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耿昱表示,脑梗急救关键在“快”,一旦出现危险信号要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急救的“黄金时间”。
病人多有基础疾病且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
70多岁的王大妈被送进医院时左侧身体不能动弹,左手没有力气,连一个普通的杯子也拿不稳;左脚因无力不能独立行走。王大妈说,自己是睡醒后突然发现左侧身体麻木的,当时卧室里开着空调,温度比较低。据了解,王大妈患高血压已10多年,又有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送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中风)后转至浙江省人民医院。
无独有偶,同一时间,年近70的赵大伯也因脑梗被送进浙江省人民医院。据悉,赵大伯是打了麻将后又睡了一觉起来,觉得不对劲的。他发现自己一侧身体不灵活,嘴部有点歪斜,连讲话也含糊不清,而他也有高血压病史。
还有一名脑梗患者已80多岁。“可惜的是,3个病人都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期。”神经内科刘芳医生遗憾地说。
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耿昱教授分析,这可能与患者的个人体质有关,比如这些患者年纪较大,分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此外,还与日常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近来一段时间持续高温,生活离不开空调。患者年高体弱,又没有很好休息,待在空调房里环境温度骤然降低等多种危险因素叠加,导致险情发生。
高温天“脑中风”出现发病小高潮
耿昱教授介绍,夏季中风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脑中风”。"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死、又称中风)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卒中的80%,高温天会诱发脑中风而出现一个小高潮。"
耿昱解释说,夏天为了散热,皮肤血管就会扩张,皮下血液循环所需的血液量随之增加,会比凉快天气时高出3至4倍。而另一方面,夏天大量出汗,体液消耗严重,如果没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血液会浓缩。一增一缩,导致血容量降低,血流变慢,加上有的患者熬夜看电视、玩手机疲劳,受凉(如在空调房较低温度环境、冲凉等)血管收缩等危险因素,就容易形成血栓。
对于全脑受损害病人,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而对于局部脑损害,出现的症状则复杂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口齿不清、讲话有问题)、偏盲、复视(看东西重影)、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这时就需要警惕了,尽快到医院治疗。
耿昱教授强调,脑卒中(中风)急救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快”。治疗需要尽早开通阻塞血管,这是因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每分钟毁损的神经元数量为190万个,理论上,发病3小时内是溶栓的黄金时间,受损的神经元可以完全恢复。
目前治疗有两种办法,脑卒中发作4.5小时之内适用溶栓治疗,超过4.5小时则可用支架取栓的方法治疗。溶栓、取栓选择哪种主要视病情而定,也可以联合运用。耿昱表示,如果错过治疗时间窗,或存在大血管闭塞,或因急性缺血性卒中使得药物无法溶解过大血块,许多患者不适用于静脉溶栓治疗,此时支架取栓就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而支架取栓最好是脑卒中发作6个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