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在超声领域应用高层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工信部、国家卫计委、国家自然基金委、中科院、浙江大学等5家科研院所、10家三甲医院、26家企业、6所大学的相关专家出席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超声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超人”给病人做诊断,早已不是梦了。会上,浙江大学数理学院孔德兴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款名为“DE”的记忆超声影像诊断系统,目前该系统主要应用于甲状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基于临床病理诊断的大数据积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创建一套精准参照标准。使用该系统的超声医生,将更能提高诊断甲状腺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
孔教授表示,这个系统经过前期数学建模、软件开发等过程,于2016年4月就已经与浙大一院的超声科合作,进入了建立样本库和测试阶段。“超人”“吃进”了14000多个检查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病理图像,最后通过记忆、总结、消化,提炼出了一份“电子版指南”。
哪些图像的特点显示是甲状腺病变良性、哪些是恶性,“超人”脑袋里一清二楚。为了了解“超人”诊断的准确率,研究将“超人”和临床医生分成两组进行PK,医生由老、中、青三个层次的医生组成。据目前数据统计,“超人”对甲状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在80%左右,比医生的平均准确率高20%。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分会秘书长毓星教授表示,这就是中国要促进中国超声人工智能产业和应用的原因。智能医疗的兴起,源于医疗的本质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增多,及人民群众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对医疗服务需要的增加,与医疗资源的现状产生了冲突和矛盾。智能医疗正是为改善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医生培养周期长、缺乏规范化培训应运而生的。
(网络配图)
超声影像里包含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即使是有经验的医生,有时也难免疲于应对。超声图像的解读,跟大部分的医学影像一样,都需要相关医生长时间专业经验的积累,因此超声医生的培养周期也相对较长。而利用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具有的巨大潜力,能帮助超声医生从现有数据中发现规律,从而帮助医生提高检测效率,还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判率。
传统超声仪器受限于单机操作,无法满足海量诊断数据互通共享。结合人工智能的超声,在深入了解超声医生核心需求的基础上,能通过其自身学习、思考、推理、规划等,使系统成为超声医生最佳的智脑与助手,以最流畅的工作流获得最理想的诊断图像,一流的教学软件和打图评分软件,为医生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与共享。
未来,就中国超声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发展,还将紧紧围绕超声智能设备的开发、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治疗技术的提高及超声创新人才的培养四个方面。
毓星教授表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研发出用于肝脏、甲状腺、乳腺等肿瘤的良恶性识图诊断系统及颈动脉斑块性质识别,胎儿大结构畸形识别等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超声人工智能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和体检机构,并及时推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