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表示,急性心梗要把握抢救的黄金时间,病人从进医院到上手术台开通血管要求在90分钟内,越早越好。
七旬大伯搓麻将时突发心梗
入院到开通血管仅用时36分钟
马大伯,77岁,是一位孤寡老人。5月20日下午,他和往常一样约了几位牌友搓麻将,危险就这样悄然而至。
1点左右,马大伯突然觉得有点不舒服,胸部和上腹部隐隐闷痛,他揉了揉胸口,并未在意。没想到半小时后,压迫感愈发剧烈,一时间,马大伯面色惨白,浑身发抖,汗如雨下,衣服都湿透了。他赶忙从口袋里掏出速效救心丸服用,可疼痛依旧没有缓解。马大伯浑身乏力,直接趴在了麻将桌上。麻友们见状,立马拨打120。
在救护车上,医护人员一边询问马大伯的病史,一边为他做心电图检查。原来,早在几年前,马大伯就患上了心脏病,并多次植入支架,但他没把病情当一回事,吃药不规律,常常丢三落四,为这次急性心梗发作埋下了“地雷”。
在去医院途中,医护人员联系了邵逸夫医院胸痛中心急诊科成员,心内科随即启动导管室,准备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
下午2点,马大伯到达邵逸夫医院急诊科。查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会诊,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10分钟后,马大伯就从急诊室转运到达了导管室。此时,导管室的医生和护士已全然处于备战状态,他们给马大伯做了冠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中段99%狭窄,可见血栓影,远端血流缓慢,情况十分危急。
经过手术医生的积极救治,下午2点36分,造成马大伯这次心梗的“罪魁祸首”——右冠状动脉成功开通。手术过程顺利,马大伯很快就被平安送入了心内科监护病房。
据悉,马大伯首次医疗接触至心梗“罪犯”血管开通时间仅66分钟,而他从急诊入院到进入导管室成功手术开通血管,也仅花了36分钟。
每推迟1小时抢救死亡率就上升3%
急性心梗要把握抢救黄金时间
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表示,当前,国内在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性胸痛救治方面通常存在着发现晚、转运晚、治疗晚等三大难题。
以急性心肌梗塞为例,患者往往发病很久才呼叫120救护车,而120救护车所转送的医院可能是无法进行心梗急诊手术的医院,再次转诊延长了救治时间,最后到达有急诊手术能力的医院,却可能因内部流程的问题,需患者按部就班地进行挂号、排队、检查、抽血等等一系列就诊程序,最后的直接结果是大大延误了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有效救治的时间。
正因如此,急性胸痛住院病人虽逐年增加,死亡率却未见显著下降。
有研究显示,急性胸痛的患者,每推迟1小时抢救,死亡率就上升3%。指南推荐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心梗“罪犯”血管开通时间应小于120分钟,患者入院至心梗“罪犯”血管开通时间应该小于90分钟。
“对心梗患者来说,急救时间与死亡率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延迟,死亡率逐渐增加。”傅国胜教授说,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让急性胸痛患者以最快速度进入抢救通道,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联合急诊科、心外科、胸外科、呼吸科等多个学科组建了“胸痛中心”,通过与院前急救系统的深入合作,为非外伤性急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气胸、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快速诊断以及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