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是梅雨季节,也就是我们杭州人说的“黄梅天”,这段时间由于持续连绵的阴雨、温度高、湿度大,天暑与地湿相蒸,使人犹如生活在蒸笼里,闷热难受,所以人们常常会出现困倦、眼皮沉重、胃口不佳、情绪烦躁或低落、口中粘腻、四肢困乏、昏昏沉沉的状况,甚则暑湿感冒、中暑、湿疹。这在中医上来说,其实是一种“湿邪”的表现。
湿从何来?
从诱因上讲,湿邪可分内湿和外湿。
外湿:我国长江流域及沿海等地,每到夏季梅雨时节,雨量集中,空气潮湿,气温在28度左右,形成闷热的气候,且持续时间较长,人在其间,稍有不慎,即可感湿而病。
内湿:生活不节,如嗜食生冷酒醴肥甘,或饥饱不匀,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津液不得运化转输,停聚而生湿。
内外湿相互作用:外湿为病,多犯脾胃,致脾胃失运,湿从内生;而脾失健运,又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中湿的临床表现
头身困重、眼皮沉重,脘痞纳呆、腹胀、纳食乏味、口粘苔腻、口淡无味、或口中有甜味,一般不渴,或渴不欲饮,大便不爽。理化检查大多无明显异常。
防湿措施
饮食方面:多食健脾利湿食物,如冬瓜汤、米仁粥、山药粥等;少食油腻、寒凉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冷饮、螃蟹、西瓜、啤酒等。
运动方面:每天要适当运动,有少量汗出,以助湿外达。
起居方面:作息有时,不可过度劳累,不可过分贪凉,成天在空调房中,使湿滞于体内。
治疗方法:当出现上述湿阻症状时宜及时到医院,用中医的外治方法拔罐等,内服中药藿香正气散、香砂六君子汤等,一般预后较好。
穴位按摩祛湿邪
祖国传统医学提出,其实人体自身就有一套祛湿的功能,针灸就是帮助人们把自身可以祛湿气的功能调好。通过穴位按摩与艾灸来排湿既是中医祛湿的有效方法,也简便而容易操作。
身体五大祛湿穴位从头到脚依次为:百会穴、大椎穴、神阙穴、阴陵泉穴、涌泉穴。
按摩百会:百会穴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按摩该穴位时,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
按摩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7节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按摩该穴位时,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按摩神阙穴:神阙穴在肚脐位置,神阙本为肚脐的另一种叫法。
按摩该穴位时,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
按摩阴陵泉穴: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与足三里相对。
按摩该穴位时,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
按摩涌泉穴
按摩该穴位时,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