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来大姨妈,常常需要忍受包括情绪波动、疲劳、下腹部疼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不适。据统计,约85%的女性会在经期或者之前出现上述症状。医学上将此归类为经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其中,近5%的女性症状更为严重,会发展成经前焦虑性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即情绪严重不稳定。
这是为什么呢?近期,来自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期刊发表文章,找到了导致经前焦虑障碍的关键基因。他们证实,这一类基因是导致女性出现经前焦虑性障碍的罪魁祸首。
David Goldman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发现,PMDD致病机理因为激素而存在个体差异。月经前期经常出现情绪障碍的女性对体内激素浓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即便激素水平正常。他们证实关闭雌激素和孕激素能够消除PMDD症状,而启动激素分泌会再次引发情绪障碍。
他们找到造成这一差异的关键因素——ESC/E(Z)基因复合体,它们负责调控基因在响应环境因素时的表达情况。相比于正常细胞,PMDD患者细胞内超半数的C/E(Z)基因表达量过高,而且其中4个关键基因表达量却又低于正常水平。
对于PMDD患者,孕激素促进其中一些C/E(Z)基因的表达,而雌激素会抑制它们的表达。这意味着,PMDD患者体内激素会干扰关键基的表达。
“我们首次从细胞水平解析了PMDD的致病机理。证实经前焦虑性障碍与雌激素、孕激素有关联。” 文章作者Peter Schmidt教授表示,“ESC/E(Z)基因复合体的表达紊乱再一次证明,经前焦虑性障碍是一种细胞对雌激素和孕激素反应失调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