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比较哲学研究的价值起点
“武汉大学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际禅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及“比较哲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比较哲学及其研究方法成为与会学者研讨的焦点。
通过比较达到视域融合
比较哲学,是将比较活动纳入哲学思考范围,并对比较活动的实质、特征、方法及其可能的结果加以系统思考的哲学活动,是一种系统的理论思考。
比较哲学在世界哲学界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提出,比较哲学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学科领域,尤其是在方法论、研究领域和界限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
“哲学比较经常会涉及两个以上比较要素,出现多项博弈以及如何平衡比较三个或更多要素之间关系的问题。”姚新中建议,应尽可能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多项因素还原为两项,从而为比较做出方法论的准备。他阐释说,两两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就比较对象而言,可以分为纵比、横比、同比、异比、同异交比;就如何比较而言,有平行比较、描述比较、解释性比较、评价性比较等等。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认为,“比较”研究不应当以研究者自以为是的某种理论为标准来判定另一种理论的是非、高下,而是将用来做“比较”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论相互作为对方的参照,寻找出其中的异同,并进而辨析出其中的“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最终达到一种“视域的融合”。
建构开放的比较哲学路径
比较哲学常用的进路大致可分为两类。姚新中介绍,一是“平行的进路”,即把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或观点平等看待,不预设价值的高低,自“同”而“异”再到“同”,即其目的是达到“客观”、“公正”的比较结果;二是“自高而下”的进路,即从某种自认为处于价值高位的哲学出发,对其他哲学观点进行评价性的比较,自“异”而“同”,并形成前后一致的体系与结论。
“对于中国哲学来说,大多数比较哲学是倾向与西方比较的。”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郑淑媛举例说,如在西方哲学理论框架下整理中国传统思想,把西方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进行对比研究,以西方的理论来诠释整理中国哲学思想,以西方哲学理论所讨论的问题为目标寻求中国哲学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她表示,这种不均衡的比较哲学视域,引发了西方中心主义、身份认同焦虑及中国哲学思想的碎片化。
姚新中尝试构建第三条路径。这一路径的比较哲学是开放的,即力求把所有的哲学观念、价值、体验等都纳入其中,使哲学比较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比较的意义不再是简单地消解对方,而是要通过比较得到在单个哲学观念中所不具有或不明显的意义和价值。以期通过这种比较的视角和方法,自觉思考造成思想异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原因,探索这些异同及其社会根源对我们当下哲学思考所带来的影响,寻求对话、融通、共生、互补。他表示,这样做能为比较哲学开拓出广阔的前景。
哲学的力量 来自道理的力量
建构富有道理的当代中国哲学,是哲学界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哲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不论从思想意义上说,还是从学科意义上说,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核心都在于诠释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文化根基。围绕这个核心,至少有三个向度无法忽略:一是现代世界的共同文化基础,二是中国的悠久文明传统,三是当代中国的复杂社会现实。哲学并不负责回答具体问题,但对这些具体问题需要整体性的理解,需要用一个道理把它们贯通起来。
哲学的力量来自其所说的道理的力量,这也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力量之一。目前,一些学者在尝试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理论体系。建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所说的道理是否具有解释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力量,是否能够反映时代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要求,是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讲不出道理,就没有哲学味;道理令人信服,才能让人接受。
当代中国哲学要讲的道理应该是中国的、要有中国味,同时应该是世界的、要有世界味。强调“中国的”“中国味”,并不是要与“世界的”“世界味”对立起来,而是要表明我们讲的道理既有中国主体性,又体现世界共通性。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大势所趋的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自觉寻求全人类、全世界共同的文化基础、道理基础。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大国,中国通过主体性的哲学追求确立自身的地位是必然要求。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通过共通性的哲学追求确立中国和世界的“一体”关系也是必然要求。也就是说,当代中国哲学既要做自己,也要和世界哲学在一起。
讲什么样的道理确定之后,如何讲道理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从方法论上说,一般认为,西方哲学长于分析和论证,中国传统哲学长于直觉和体悟。讲道理既涉及方法的选择,也涉及话语的选择。不同的道理决定了不同的话语,不同的说理方式决定了不同话语的选择。话语方式的转换体现出道理本身的变化,以及讲道理方式的变化。
毋庸置疑,在现代世界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中,西方哲学家发挥过重要作用,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而我国宋明时代兴盛的理学,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东亚文化圈。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能够对东亚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不仅仅是由于那时中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领先,更重要的是包含在理学之中的道理的力量。
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关键,是说出一个能够凝聚和引领当代中国人的道理、能够沟通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道理。中国经济已表现出它影响世界的强大力量,中国哲学家应讲好道理,让这个道理展现出如历史上宋明理学一样影响世界的力量。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也不能完全奉天法古,而应立足中国现实、接续文明传统、融汇全球资源,自觉地以道理为中心,把支撑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道理讲清楚,建构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哲学。
比较论证中国哲学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在吴根友看来,无论是开展比较哲学还是比较文化研究活动,都应当服从两个原则,一是发掘并维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二是探索全人类文明的共通性。他表示,从辩证法的高度看,关心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探索人类文明的共通性原则,都内在关联着人类共同体的健康与未来命运的走向,这可视为当今比较文化与比较哲学研究的价值起点。
姚新中认为,“21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界频频发声,通过比较来确立中国哲学的话语权。”中国要为自己争取话语权,不能限于中国哲学自身,而必须通过比较哲学扩展自己的视野和影响力。他认为,建立当代中国哲学的话语权,要在对古代中外哲学认真学习、细致比较的基础上,在古今中外的交叉比较的基础上,在同一话语体系之下比较不同的哲学体系,在中外哲学比较过程中,论证中国哲学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在吴根友看来,比较哲学的终极形态可能是世界哲学。他表示,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的研究任务与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哲学王国里的所有“他者”都能获得一个平等的身份,从而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建立真正的沟通性。这是一个欧洲哲学走出欧洲,中国哲学走出中国,各民族哲学走出传统、走向他者、 走向世界的哲学大会师。他说,在这种哲学大会师的过程中,各民族哲学将会在与他者的对话过程中,在“世界意识”的洗礼下回到自身,从而形成一种带有各民族精神烙印的“世界哲学”。
世界哲学日:伊琳娜·博科娃致辞
“哲学不仅仅是学校里的一门学科专业,也是有助于更好、更人道地生活的日常实践。”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致辞
世界哲学日最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2年启动。其目的是鼓励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他们的哲学遗产,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哲学知识,认识哲学学科,并使得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体悟哲学的魅力和内涵,使得哲学真正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好的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世界哲学日是200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三届会议在巴黎宣布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世界哲学日的组织庆祝活动,但并非其所有者。世界哲学日是属于每一个哲学爱好者的节日。
今年世界哲学日的安排和2016年11月16日庆祝的国际宽容日十分吻合。在这个背景下,世界哲学日的活动将突出强调在当今世界需要新的哲学实践,鼓励就哲学和宽容的关系进行对话,探索新的方式以增加哲学教学和学习的利用率。
【背景信息】
2002年以来,教科文组织每年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在巴黎总部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城市庆祝世界哲学日。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5年正式设立世界哲学日,其宗旨是促进哲学辩论的国际文化,尊重人的尊严和多样性,鼓励学术交流,并强调哲学知识在解决全球问题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2年来举行“世界哲学日”公共庆典活动。其宗旨是鼓励世界各国与其他民族分享他们的哲学传统,促进哲学教学的发展,提高青少年对哲学的兴趣,鼓励人们对思想和理性进行批判,对当代重大问题进行哲学分析、研究和探索,加强哲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期更好地发挥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兰州大学世界哲学日主题晚会成功举办
为纪念世界哲学日的到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榆中校区闻韶楼举办了一场“世界哲学日”主题晚会,通过主题晚会来诠释对哲学奥义的思考、传达了对哲学先贤的敬意。哲学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杜党军老师亲临晚会现场并观看了晚会表演。
晚会伊始,由兰州大学国学社成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开场舞《礼仪之邦》的表演,动人的舞姿让台下的观众们都屏气凝神起来。一支恢宏大气的开场舞罢,兰大吉他协会的成员紧接着为观众们奉献上了一曲吉他弹唱歌曲《别找我麻烦》。轻快的节奏带动了全场一起拍手打着节拍。
主持人在每个表演节目后都进行关于哲学题目的有奖问答环节,并在最后举行了抽奖环节,增加了台上与台下观众的互动。同时,晚会的另一个大看点就是现场观众可以通过微信留言来分享即时的心情心语,并能够使之出现在微信墙大屏幕上与大家交流。大屏幕的运用使现场观众更加热情高涨。
本次晚会作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第八届“走近哲学”系列活动的一个特色晚会,相信会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哲学的魅力,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领悟到哲学的奥妙体会到人生的哲学,走近哲学,走进哲学!
为什么要设立哲学日?
许多思想家认为“惊奇”是哲学的开端。事实上,哲学是从人类自然倾向对他们自己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感到惊讶而产生。
这个领域认为其本身也是一种“智慧”形式,它教我们对反思本身进行反思,不断质疑现有的真理,验证假设并找出结论。
数百年来,在每个文化里,哲学都孕育出观念、思想和分析,并通过这一点,确定了关键的、独立的和创造性的思想基础。
庆祝哲学日使教科文组织强调哲学反思的重要性,并鼓励全世界都来分享彼此的哲学遗产。
对教科文组织来说,哲学提供了世界和平所依赖的民主、人权、正义与平等概念基础上的原则和价值观。
哲学有助于巩固和平共处的真实基础。
有超过70个国家,其中包括二十五个非洲国家庆祝了头两个世界哲学日。它为每个人,不论他们的文化背景,提供了一个思考不同问题的机会,如:“作为个体和世界大家庭,我们是谁?”世界的状态是由我们来思考,并确定它是否符合我们理想中的正义与平等。我们问自己,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否符合伟大宣言中的伦理和道德准则。
哲学日提供给我们常常忘记了的对自己发问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会忽略思考?”“我们习惯于哪些不能容忍现实?”
世界哲学日庆祝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哲学日”,颂扬哲学给人类带来的精神财富。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当天庆祝活动开始讲了话。来自世界各地的哲学家在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行一系列的圆桌会议、讲座、哲学沙龙、书展及其它艺术活动,主题包括人类的未来、人权与国际法、哲学与妇女解放、哲学与青年思想等。来自亚洲和阿拉伯世界的约三十名代表还进行了跨地区的哲学对话。纪念“哲学日”的活动当天还在七十多个国家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