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09月21日讯 (实习记者翁含露 记者左佰常 通讯员王雪飞)“这样的事其实很常见,请患者和家人们放心吧。”近日在网上热转的一组“暖男医生手术室哄小萝莉”的照片当事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心外科石卓医生说道。
照片上的小姑娘叫萌萌,今年才2岁,抱着她的医生就是石医生。9月18日上午8:30,萌萌要接受心脏手术,进手术室后因为很害怕所以一直哭。石医生记得自己6岁的女儿很喜欢手机上的“趣趣英语”,于是就拿出手机来哄萌萌。
“叽里呱啦”的英语和卡通画面马上吸引了小姑娘的目光,瞧,很快,萌萌哭得似乎没那么厉害了。在这个温暖的医生大叔怀抱里,小姑娘渐渐放松了紧张情绪。这温馨的一幕正好被浙大儿院麻醉师金自瑛拍了下来。
“我们医院每天做70多台手术,哄孩子的事儿稀松平常”
对于此次和叫萌萌的小萝莉在网络大范围走红的事儿,石医生感到挺意外。“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几乎都有对哭闹的孩子安慰过,这真的是一种常态。”
金自瑛告诉记者,像萌萌这么小的孩子,离开父母身边去手术室,内心一般都会产生分离焦虑,而他们通常会用哭来表达自己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为了不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长大后因遗留年幼时对于手术的恐惧感而产生应激反应,浙大儿院的医生们在入院培训时就被告知“入院后多与患儿沟通,手术前给予温暖的安慰,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醒来后记忆中的手术片段,永远是温暖的医生叔叔在哄她
而经过多次的配合,麻醉师和手术医生之间已非常默契,石医生在转移萌萌的注意力后使了一个眼色,金自瑛医师便赶紧过去麻醉,几乎一秒钟就让萌萌进入“梦乡”,安静地倒在石医生的怀里了。
之后的萌萌便在无痛状态经历手术,麻醉产生的“顺行性遗忘”让萌萌永远不会记得手术中发生了什么,醒来后关于手术的回忆,便永远停留在医生叔叔哄她的那个片段了。
“从医三十多年,我对医学的理解是‘仁心仁术’四个字,对于病人的关爱是仁心,在医疗技术上为病人着想则是仁术。”浙大儿院心外科主任李建华谈及医患关系中医生的角色扮演时说道。
时长仅为半小时的微创手术,满足“小萝莉”对美的需求
萌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果采用传统“开胸”的手术方式,必然会在胸口留下难看的刀疤,并且需要体外循环来代替心肺功能,从而也大大增加了手术时间。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此次萌萌的心脏手术中浙大儿院心脏外科采用的是微创的方法——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进行的房缺封堵术。
李建华主任介绍,“简单来讲,就是不用再胸口开大刀,仅在大腿上静脉穿刺下完成了心脏手术,手术时间短,孩子恢复得也快。“
因此就在手术后第三天,也就是今天,照片中的小萝莉就可以顺利出院了。
“之前完全不认识石医生,也一直以为医院手术室就是就冷冰冰的,器械交错的场景。”萌萌的爸爸坦言,“这次的事情彻底刷新了我对医院、医生的印象,真心希望和石医生做一辈子的朋友,也希望全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