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2016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臭氧与气候:世界联合方能恢复
2015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共同修复臭氧层30年——臭氧层:你与紫外线之间的唯一隔离
2014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保护臭氧层——仍然任重道远
2013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一个健康的大气层是我们想要的未来
2012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为子孙后代保护大气层
2011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淘汰氟氯烃:绝佳机会
2010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保护臭氧层:治理与遵守的最佳典范
2009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共同参与:团结一至保护臭氧层
2008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蒙特利尔议定书:全球利益的伙伴关系
2007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2007年,颂扬卓有成效的20年
2006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保护臭氧层,拯救地球生命
2005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善待臭氧层,安享阳光
2004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善待我们共同的星球
2003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为了我们的后代
2002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 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保护自己,保护臭氧层
为什么要保护臭氧层?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25~3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
尤其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所谓的“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的呼声更加高涨。到1998年底,这一空洞的面积已达2720万平方公里。专家认为,这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化学制品引起的恶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工业上广泛使用氯氟烃和含溴氟烃等作为制冷剂、发泡剂、喷射剂和灭火剂。而氯氟烃、含溴氟烃及其他一些有机化合物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它们的大量排放对臭氧层构成严重威胁。
ink="" style="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width="550" height="365" />最新研究表明,我们喜爱饮用的低因咖啡将严重损害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
ink="" style="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width="550" height="309" /> 图中是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紫色和蓝色部分是臭氧层最薄弱的区域,黄色和红色部分是臭氧数量较多的区域。
ink="" style="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width="550" height="412" /> 臭氧是3个氧分子构成的气体,它在近地面将潜在危害人类健康,但在大气层顶部,臭氧通过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能够起到一种保护作用。
臭氧层的动态平衡因人类活动被打破
臭氧层耗减的直接结果是,大气层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地面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量就增加2%,人类患皮肤癌的患者就会增加5%至7%。过量的紫外线辐射还可使农作物叶片受损,抑制其光合作用,导致减产,或改变细胞内的遗传基因和再生能力,使农产品质量劣化。过量的紫外线也会杀死水中的微生物,造成某些物种灭绝。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
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由于受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缘故,形成的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分解成氧原子,并很快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进一步化学反应,生成新的臭氧分子。这个过程周而复始,达到动态平衡,阻挡了大量的有害紫外线到达地球,保护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因此臭氧层也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但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把地球“保护伞”出现越来越大的“空洞”。1985年,英国南极科考队的科学家约瑟夫·法曼等人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发现:过去10-15年间,每年春天,南极上空臭氧浓度就会减少30%,有95%的臭氧被破坏。从地面上观测,高空的臭氧浓度已极近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空洞”因此得名。到1988年,臭氧空洞面积比1997年增大约15%,几乎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此外,北极、青藏高原地区的臭氧也在不断减少。根据全球总臭氧观测的结果表明,除赤道外,1978年-1991年总臭氧每10年间就减少1%-5%。
中国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
1993年元月,国务院批准出台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简称为《国家方案》)。按照有关条款,中国已从1999年7月1日起冻结了CFCs制冷剂的生产和消费,在此基础上逐步消减,并在2010年1月1日前完全淘汰CFCs制冷剂。禁止使用CFCs,为中国进一步的履约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为缔约国之一,中国政府向国际承诺:将与世界各国联手拯救臭氧层。为此,中国政府计划用10年时间,在生产和消费领域淘汰CFC类物质,直至2010年在中国完全禁止使用CFCs。
一个价值五亿的专利如何拯救臭氧层?
说起聚氨酯发泡剂,可能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满是“化学味”的专业称呼兴致缺缺,但如果说起氟利昂,这个大气臭氧层杀手,恐怕很多人都闻之色变。其实,氟利昂作为一类化学物质的泛称,不只用于冰箱空调的制冷,聚氨酯工业也是重要的应用领域。
聚氨酯泡沫材料,也就是使用发泡剂后产生的产品,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沙发家具、枕头、坐垫、玩具、服装和隔音内衬、冰箱、冰柜、热水器、建筑物外墙保温,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冷库保温隔热、管道保温材料、建筑板材、冷藏车、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液化天然气长距离的管道输送等用的也都是聚氨酯泡沫。而生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就是发泡剂。
聚氨酯面世80年来,欧美先后研发出四代聚氨酯物理发泡剂。“从第一代的氟利昂到第四代LBA等,环保性相对越来越好,使用性能却越来越不理想,但价格却越来越高。”毕玉遂说,第三代发泡剂的GWP(全球变暖潜势指数)仍然很高,按照欧美的计划,2019年以前将被禁止使用,第四代发泡剂依然含有氟氯元素, 本身还是氯氟烃物质,而且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卤化反应。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约定,2030年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完全禁止使用氯氟烃类物质。
2003年,毕玉遂着手研发新型发泡剂,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研发新型发泡剂,就是要彻底淘汰氯氟烃,研究成果也必须真正落地,实现产业化。
保护臭氧层的脚步
1974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兰和莫莱特发现,大气臭氧层已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头顶上的一把“伞”已出现空洞,并造成地球温室效应加剧,长期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全球气候、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
1976年4月
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决定召开一次“评价整个臭氧层”的国际会议。
1977年3月
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有32个国家参加的“专家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个“关于臭氧层行动的世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监测臭氧和太阳辐射、评价臭氧耗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发展用于评价控制措施的费用及益处的方法等,并要求联合国环境署建立一个臭氧层问题协调委员会。这个计划提出了对受控物质生产和使用的控制。
1981年
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建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其任务是筹备保护臭氧层的全球性公约。
1980年
协调委员会提出了臭氧耗损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这一评价结论。
1985年3月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了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该公约从1988年9月起生效。这个公约只规定了交换有关臭氧层信息和数据的条款,但对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条款却没有约束力。《公约》促进了各国就保护臭氧层这一问题的合作研究和情报交流。
1987年9月16日
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会议上,46个国家代表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这标志着各国将对保护臭氧层开始具体行动。
“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参与条约的每个成员组织(国家或国家集团)将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表来减少5种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耗,冻结并减少3种溴代物的生产的消耗。“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后的调查表明,根据议定书规定的控制进程并不理想。
1989年3-5月
联合国环境署连续召开了保护臭氧层伦敦会议与“公约”和“议定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赫尔辛基会议,进一步强调保护臭氧层的紧迫性,并于1989年5月2日通过了《保护臭氧层赫尔辛基宣言》,鼓励所有尚未参加《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国家尽早参加;同意在适当考虑发展中国家特别情况下,尽可能地但不迟于2000年取消受控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尽可能早地控制和削减其它消耗臭氧的物质;加速替代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发展中国家获得有关科学情报、研究成果和培训,并寻求发展适当资金机制促进以最低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替换设备。
1990年6月20-29日
联合国环境规则署在伦敦召开了关于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57个缔约国中的53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员及欧共体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40个非缔约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该次大会又通过了若干补充条款,修正和扩大了对有害臭氧层物质的控制范围,受控物质由原来的2类8种扩大到7类上百种。规定缔约国在2000年或更早的时间里淘汰氟利昂和哈龙。
1995年1月23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所有缔约国根据“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
中国政府也于1989年和1991年分别签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成为缔约国。
重庆市将开展“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宣传活动
央广网重庆9月14日消息(记者陈鹏 实习记者陈子亮)“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即将来临,9月16日,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与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将联合主办纪念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以“臭氧与气候”为主题,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削减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
臭氧层就像地球的一件“保护服”,它能阻挡大量有害的紫外线抵达地球。如果这件“衣服”破个大洞,遭殃的肯定是穿衣服的人。
为进一步保护臭氧层,2015年以来,重庆市环保局为提升重庆市环境管理人员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履约意识,保护大气臭氧层和生态环境,开展了“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履约之路”培训课,讲解了臭氧和臭氧层的区别、我国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公约成效、环保人员履行保护臭氧层职责及含氢氯氟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重庆市环保局和环科院召开国际合作项目交流会,旨在拓宽项目渠道、部门协力完成项目、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等。重庆市环保局还举办了2016年中国西部地区制冷展-制冷空调行业良好操作论坛,在环保意识培养、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为西部制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智慧平台。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众宣传及社会培训,来加强保护臭氧层、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
今年是《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签署三十一周年。每个市民都应珍惜蓝天、保护臭氧层意识,为削减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地球生态。
为保护臭氧层行动
为了修补臭氧层,全球都在积极减少乃至停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成都将开展相关企业的执法检查和“消耗臭氧层物质”督促淘汰工作。推动制冷行业氟利昂-12和消防行业哈龙的排污申报登记和回收管理工作。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保护臭氧层呢?1、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2、在废弃旧冰箱等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氯氟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3、不用含甲基溴的环保杀虫剂;4、告诉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保护环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哪些是“消耗臭氧层物质”。成都晚报记者薛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