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九:长期用药将形成耐药性
有些人用药一段时间,即使没有不适的表现,血压稳定,也担心耐药,要求换药,其实没有必要。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有些病人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是由于病情进展所致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
误区十:降压治疗有药就行
部分人认为,得了高血压病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可以,而对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这也是一种误区。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降压药物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必须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防治高血压呢,刘建和建议广大群众,平时一定要平衡膳食,避免肥胖。不吃动物脂肪和内脏,多吃水果和蔬菜。零食、甜食、油炸食品等尽量不吃,吃饭速度不要过快,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体重指数每上升一个单位,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0%。不要吃太咸,建议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6g为宜。另外,要戒烟戒酒,适量运动。步行、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比较适合高血压患者。同时,要避免激动,保持心态平衡。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不仅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还会导致高血压患者采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等,从而降低高血压治疗的效果。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疾病。它涉及到的面很广,危害很重,我们说不仅仅是一个健康医学问题,也可以说是对社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为非常重视在全球范围内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最主要的一项成果就是建立了世界高血压联盟这一组织,这一组织是由各个国家的高血压联盟小组组成的,在各个国家的高血压联盟是由各个国家的流行病学、临床各个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世界高血压联盟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与宣传,教育全民包括患者和医务人员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宣传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等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为了唤起全球所有的人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引起各个国家政治各个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在每年的5月第二个周末这个日期定为全球所谓的世界高血压日。中国在1989年5月12号也正式成为世界高血压联盟的盟员国,也成立了相应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从98年开始,在每年的10月8号为中国的全国高血压日,显示了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及中国的医务界对预防、治疗高血压的重视。
世界高血压日背景资料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自20世纪70年代 “世界高血压联盟”成立以来,该组织对一直致力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并把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以更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唤起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