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精神卫生来源已久,关注精神卫生就是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实际上调查显示,大于70%的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状态中。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孙威教授介绍,在神经内科门诊中每天就诊的大约200余名患者中,很多认为自己“全身不适”的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均是源于抑郁,有些人完全无法接受医生的诊断,对自己“抑郁”的事实十分抗拒,甚至有攻击性语言否认自身疾病,有些认为自己确实患有器质性疾病,一定要做完所有的细致体检后一探究竟。孙威教授所介绍的情况其实是大部分抑郁性疾病患者状况的缩影,因此抑郁性疾病应该受到大众的关注。孙威教授强调,在所有抑郁性疾病患者中,多发的人群除了高压学业下的青少年和孤独空巢的老年人外,还有值得注意的是产后抑郁的妇女,因为这群人饱受生活、工作、心理多方面的重负,很容易在产后一段时间出现严重的抑郁倾向,有些甚至有轻生、自虐、对孩子实施暴力等严重情况。
约50%产后抑郁未被及时发现 未经干预潜藏危机
医生介绍,在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激素分泌、社会角色转变等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大约10个产妇里就2-3个存在抑郁症、焦虑症等的困扰,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产后心理波动期,易于发生抑郁症状,这对孕妇及其家庭造成潜在、长期、严重的不利影响,却有大约50%的产后抑郁障碍患者并未被及时发现和干预。
当产后忧郁症出现时,植物神经系统就会紊乱,进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各种顽固性疾病。专家提醒: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长期如此,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困扰,并引发其他并发症,对婴儿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并伴有自杀的倾向。
晨重暮轻是抑郁性疾病典型症状 警惕晨起异常行为
抑郁症患者往往有晨重暮轻的规律,心情往往会在下午或晚上感到轻松,而头痛、头昏等自觉症状也在傍晚得到缓解。因此晨起后很容易出现一些异常焦虑暴躁或产生轻生的念头。孙威教授介绍,很多患者来就诊就自述每天早上起来都觉得痛不欲生,活着没意思,对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对人、对事冷漠,对平时喜爱的所有的事物都淡漠无趣。这其实是抑郁患者最早期的状态,他并非能敏感意识到自己是源于抑郁,只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特别是产后的妇女,每天围着孩子转,没有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很多人会夜晚起来照顾孩子10余次,原有的生活规律和激素分泌都被打乱,很多疾病也就趁虚而入。
抑郁性疾病仍未被充分重视 7成以上患者无法直面事实
大众对抑郁症的普遍误解就是,抑郁症是心理问题,无论多严重的病,只要多和亲人朋友聊天沟通,就会好转,如果实在不行就去找心理医生咨询,总会痊愈。医生明确指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和很多慢性疾病一样,它是需要规范治疗的。绝大多数人患这类疾病都有一种“病耻感”,临床就诊的患者中超过7成患者不愿承认和接受自己患有疾病这个事实,其实抑郁症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要用正确的方法治疗,不要避而不谈,其他人也不应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
孙威教授介绍,抑郁症虽非绝症,但也并非自我调节就能过去的。出现抑郁症状的原因是,大脑中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因此必须寻求专业治疗,如果是轻度的神经官能症或抑郁性疾病,也要寻求神经内科或者心理科、精神科的医生进行专业诊疗。
全世界重度抑郁症患者已超过1亿人,成为世界第五大疾病。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到9000万人,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自杀。我们到了该对抑郁症有深刻认识和警惕的时候了,任何年龄段的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每天专注学业,容易出现心理压力过大、谨慎和紧张;中年人为了家庭生计和工作,重任在身难于寻找心理平衡;老年人面对汹涌而来的老龄化社会中老无所依的生活状态,儿女又不在身边,孤独的心绪难平。从职业上讲,各类职业都存在着竞争、压力、加班熬夜的生活让很多人被动地患上了自身难以察觉的抑郁性疾病,更多的是神经官能症,这种病引起周身不适,反过来影响生活和工作,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