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管理,逐步完善青少年营养标准,建立学生营养监测网络,加强营养干预,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加快片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伙房或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示,贫困地区孩子的营养问题依然很严峻,儿童营养救助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措施。
我区自2012年4月实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兴安盟阿尔山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8个国家试点旗县241所农村学校(含教学点)。截至到2014年4月底,49017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到了国家每年每个学生600元的膳食补助。
为了确保补助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能够吃到孩子嘴里,2013年政府下拨专项工作经费473万元,给所有试点学校配置电脑和打印机,配备食谱公示板和公开公示板,实现“农村电子营养师”系统的顺利开展和营养改善计划的公开透明操作,今年将完成所有教学点配置标准化厨具,实现提供正餐。
科右前旗开展了营养改善计划与勤工俭学相结合的试点,鼓励学校自己种植绿色蔬菜、做豆腐、加工糕点、养猪等,为食堂提供价格低廉、营养丰富、食用安全的食材,不仅丰富了食谱内容,还为学生劳动技能培训提供了基地。截至到今年4月底,已有107所学校通过学校食堂向学生提供完整早餐或午餐,学校食堂供餐率已达到65.2%,加快了我区供餐模式从间餐向正餐过渡的进程,今年计划具备条件的学校,全部实施由学校食堂提供正餐的要求。
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太本学校福山校长接受采访时介绍,学校正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前是每天课间操时间给每个学生发一份牛奶鸡蛋,反馈中发现,这种方式容易造成粮食浪费,从今年开始经过旗教育局统一安排,改为实施早餐食堂统一免费供餐。
福山校长接着说:“全校350名学生,每天早晨7点半,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在食堂统一就餐,奶源是伊利学生奶,早餐有花卷、面包、包子、鸡蛋、牛奶、豆浆、豆腐汤等。免费早餐方便了家长,又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实施情况反馈效果不错。”
饮食安全作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重中之重,兴安盟试点学校严把食材的“采购、贮藏、加工、销售、消杀”等关口,坚持大宗食品“定点、索证、索票”制度,坚决杜绝“三无”食品、劣质原料进入校园,流向餐桌,坚决杜绝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参与学校供餐,并且加强了应急管理,开展了预案演练工作,坚决防止校园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件发生。
我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至今未发生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事件,也未接到营养改善计划相关工作举报事件。在确保食品安全、及时开餐的同时,各试点地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安全有效的供餐方式。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试行全部学校提供各种包子和五色粥的试点,既符合了当地生活习惯,又改善了单一食谱的缺点,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