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健康教育同样如此。童年期是预防成年疾病的关键时期。只有从小培养科学的健康观念,才能把预防疾病的关口前移,让人们一生保持健康的行为习惯,少生病、不生病,高质量地生活。
营养常识严重匮乏
每天下午,总能在学校周边看到这样热闹的情景:刚放学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涌进小卖部,然后手举着冰淇淋、饮料、肉串、干脆面等零食走出来,边走边享受着舌尖上的“盛宴”。这些“垃圾食品”是食品添加剂的重灾区,含多种色素和香精,可孩子们并不在意。在一项调查中,3/4的小学生表示偏爱快餐、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食物。而哪些食物更有营养,他们却一无所知。
2011年《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质量呈下降趋势,近八成中小学生早餐营养缺乏;中小学生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过去10年来看,零食比例从59.5%升到75.7%,新鲜果蔬类从85.1%降到74.5%。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据统计,北京2~18岁孩子的肥胖率接近10%,肥胖青少年中有10%被发现患有脂肪肝。上海的情况也并不乐观,2010年与2005年相比,上海学生力量素质(握力)和女生力量耐力素质均呈下降趋势。很多疾病也出现年轻化趋势。
健康课应成为必修课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专家钮文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这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不健康行为,其实都可以通过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健康素养来改变。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并不乐观。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8.8%。而居民健康素养是有效预防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国家和个人做好健康管理的核心所在。钮文异强调,要想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必须“抓早抓小”。“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去抓健康素养,成本效益最高。孩子学习到健康知识并及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起科学的健康理念,就能在成年后做出一系列正确的健康决策,从而起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作用。”
早在9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课,但一直未受到学校、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和重视。钮文异介绍说,目前教育部规定,各中小学校要每周安排0.5课时或每两周1课时开设健康教育课,但这宝贵的时间却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而且,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教材,师资能力也相对薄弱,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老师,而是由生物老师或体育老师兼职代课。仅有的一些健康教育课也多以生硬地教授健康知识为主,内容枯燥,无法很好地转化为实践,学生参与性不强,学习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健康课应该什么样
“健康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还要有更多的实践体验,从而把健康知识有效地转变为健康行为,掌握与生命相关的生存健康能力。”钮文异告诉记者,健康素养是一种能力,健康课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那么,理想的健康课究竟什么样?国外学校的不少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加拿大的幼儿园注重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幼儿简单的健康常识和卫生习惯,比如进入室内要洗手、换鞋,饭前便后洗手,餐具和水杯专用等。怎样用洗手液、消毒液、体温计,如何分辨是否发烧等常识,也都会由老师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慢慢教会幼儿。在加拿大,一般四五岁孩子碰上父母不舒服,都会主动去找体温计和酒精药棉。
小学阶段健康教育的重点是生长发育知识、良好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儿童常见病预防知识、预防意外伤害知识、膳食与营养知识等。在日本,青少年饮食行为教育的发展已相当完善。在学校,老师不仅会教孩子认识食品和一些基础的营养知识,还会让孩子知道过多食用快餐和方便食品的危害。最重要的是,老师会和小朋友一起种菜、收获、烹调,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初高中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青春期生长发育知识、性知识、人际沟通和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心理健康知识、环境保护、预防意外伤害、急救与互救、不吸烟、不酗酒、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与技能等。法国学校很重视性生理知识,按有关法律,家长与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性知识与性疾病预防知识教育。法国学校还给学生准备完整的健康记录,包括免疫注射记录等,对监督学生健康状况有很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