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公众营养

学生食育 迫在眉睫

2014-05-20 来源:中国食品报
  
  当前,学生和家长营养意识薄弱,学校营养教育投入缺位,健康教育课被边缘化,主流营养信息混乱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健康饮食行为和营养相关疾病的蔓延,正严重危害着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与此同时,食物浪费增加、饮食礼仪逐渐消失、传统“食”文化面临危机,一切标明:在我国开展学生食育已是刻不容缓!
  
  营养不良和肥胖率双重高涨正成为当前我国少年儿童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除了在个别贫困地区存在食物不足现象外,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营养意识差、知识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重要原因,其不但影响儿童身体和智力的发育,还关系着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从娃娃抓起,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势在必行。5月17日,第25个“中国学生营养日”前夕,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小学共同开启2014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的大幕。而今年的主题正是:“树立食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
  
  会上,与会专家齐声呼吁:应把营养健康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营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针对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的现状,开展有针对性、丰富营养知识的“食育”,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对学生进行食物、食品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随后,向被命名的“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授牌,发布《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4》蓝皮书,举办知识竞赛与专家现场咨询、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双冠军陈玘的互动等活动,更是将“树立食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这一主题不断深化。
  
  令人担忧的现状
  
  学生与家长营养素养亟待提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饮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中的“小胖墩”、“豆芽菜”明显增多。而饮食因素在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中占有很大权重。研究指出,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减少60%—70%的发病率。就慢性疾病的防控来说,对成年人进行营养健康知识科普教育虽然重要,但犹如亡羊补牢。要想真正从根本意义上提高中国人口健康素养、提高国民生命质量,健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但令人担忧的是,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水平较低。《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4》指出,调查显示:仅有10%的学生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约57.0%中西部农村小学生知道怎样通过饮食预防缺铁性贫血;仅37%中西部中小学生知道含蛋白质最丰富的食物。一项对全国7城市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四成以上的小学生认为,西式快餐食物搭配和能量合理,有超过20%的中小学生认为西式快餐营养价值高。
  
  由于营养知识的匮乏,许多学生选择食物仅凭个人口味或饮食习惯,对于一些健康食物因为不喜欢而拒绝。一些家长因为不清楚什么食物真正有营养,则投其所好,孩子爱吃什么就买什么。许多农村家长不知道自家的鸡蛋有营养,把鸡蛋卖了换方便面;不知道自家的胡萝卜有营养,用来喂猪。同时,有许多城市家长觉得保健品有营养,乱给孩子吃各种保健品,导致孩子性早熟。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指出,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们需要10次甚至更多机会尝试新食物,才能接受并喜欢上它。一些家长以孩子不喜欢吃为由,放弃了培养孩子吃蔬菜、水果的健康饮食习惯,而选择了孩子爱吃却并不健康的食品,如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更有甚者,父母以食物作为对孩子的奖惩工具,而这可能会影响孩子对食物的选择或喜恶。研究显示,23%的父母会用食物奖励孩子,10%的父母把拿走食物当作惩罚。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孩子厌食多数是由于家长护理不当、诱食、逼食所致。马冠生强调,追食、逼食还可能导致儿童肥胖,是一种错误但却普遍存在的喂养方式。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以身作则,不偏食、挑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让营养相关疾病“潜伏”蔓延
  
  近几年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中国男性排名第32位,平均身高是1.697米,在亚洲当中也算不上“高个子”,甚至还落后于日、韩两国。身高的意义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自然不言而喻。《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4》蓝皮书的发布,让“食育”这一易被忽略的主题进入学生与家长们的视野。《报告》指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正危害着我国中小学生的营养与健康,与此同时慢性疾病低龄化的问题日渐突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正在向儿童青少年群体蔓延。
  
  吃不好早餐
  
  我国部分城市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周有3天以上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4.9%、10.2%和8.7%,有超过80%的中小学生早餐食物种类仅包括1类或2类,营养质量较差。
  
  不会正确吃零食
  
  中小学生普遍食用零食,食用冷饮类、油炸类及薯类等营养价值低的零食的比例上升,而食用新鲜蔬菜蔬果类、谷类等营养价值高的零食比例下降。
  
  边看电视边吃饭
  
  许多孩子有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特别是晚餐,正是动画片播放的时间。有调查显示,北京等7城市中小学生中约有16%看电视、使用电脑时总是或经常吃零食。
  
  含糖饮料摄入增加
  
  饮料在中小学生中的消费很普遍,消费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含糖饮料的饮用比例上升幅度明显,而牛奶、酸奶以及果蔬饮料的饮用比例则呈下降趋势。
  
  西式快餐食用增加
  
  城市中小学生食用西式快餐比较普遍。一项7城市的调查显示,有65.0%小学生食用西式快餐,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为58.5%和53.6%。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呈现迅速上升趋势,不仅城市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也逐渐呈现。慢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渐突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正逐渐威胁儿童少年的健康。一项在6个省会城市的调查显示,10岁及以上儿童中有5.0%高甘油三酯,2.6%血压偏高,2.7%血糖水平偏高。2010年我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7—22岁城乡学生中仍有超过5%女生有营养不良,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被检测出低血红蛋白,城市7岁男生、女生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与2005年相比反而有上升趋势。
  
  国内食育方兴未艾
  
  “星星之火”亟待燎原
  
  所谓“食育”,其实就是指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这方面,日本的食育堪称典范。
  
  上世纪50年代,日本在小学已经开展有规模的食育工作。2005年,日本颁布《食育基本法》。《食育基本法》在序言中强调了食育的地位和重要性,即“食育(eating education)是生存之本,是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其目标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体验,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出能够过健康的食生活的人”。这是世界上规定国民饮食行为的第一部法律。
  
  日本更是在国家主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食育推进计划,学校营养师的数量由2005年的34人增加到2012年的4262人,各区级单位食育推进计划的完成率由2007年的4.1%提高到2013年的65.3%。中学生不吃早餐的比率进一步下降。而对于学校,食育推进的具体措施不仅包括营养教师进行食育指导,还包括安排学生参与配餐、提供农场实习机会、提供食品制作等体验活动以及教育学生懂得过瘦和肥胖的危害等。
  
  不仅仅是日本,很多其他国家的学校也早已开设了食育课堂。
  
  丹麦

       丹麦教育大纲规定,从小学四年级到七年级,学生要接受两年的烹饪教育。烹饪课每周两次,每节课45分钟。在烹饪课上,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烹饪技术,老师还会讲授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如荤素搭配和各种蔬果的营养价值等,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培养他们的自立和创造精神。烹饪课上,老师还要向学生讲解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宣扬饮食文化中的常识,将饮食和文化结合起来。
  
  英国

       英国教育部的具体课程规定,全国各公立中学必须开设烹饪课,面向11—16岁的中学生,总学时不少于24小时。学生将从这门课中了解到各种食物的基本成分和营养指数,熟悉如何烹饪才不会减损食物的营养,掌握基本的营养午餐搭配,能独立制作一份营养餐。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将统一参加考试。考试分为两部分,一是实际操作,即考核烹饪技术,另一部分是回答试卷。通过考试的学生将获得由教育部颁发的初级烹饪资格证书,同时该课程的学分将纳入个人总成绩,与毕业直接挂钩。
  
  新加坡

       新加坡的小学学业比较轻松,经常有机会到校外上课,例如到科学馆上科学课,被排进了课表。科学馆里有专门的老师和专门的教室,甚至还有实验田可以让学生参观。阅读和烹饪受到重视,是学生的必修课。
  
  美国
     
       1973年美国首次举行国家营养周,围绕的主题是“投资你自己——购买营养”,之后发展成为国家营养月。1995年,美国设立儿童营养日,主要关注儿童饥饿、合理营养和肥胖问题,提高合理营养的知晓度。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购更多的当地食物,并对学生提供强调食物、农业和营养的配套教育活动。这项全国性的活动被称为“从农场到学校”运动。该运动包括动手实践活动,如学校园艺、农场参观、烹饪课等,并将食物相关的教育纳入正规、标准的学校课程内容。
  
  而在我国,虽然在1990年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就已规定了“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但在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健康教育课已不再是中小学的一门单独课程。2008年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载体,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物》等相关课程结合渗透,但没有规定如何具体“结合渗透”,造成健康教育课被边缘化。正因如此,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为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食育”教育必须加强。
  
  呼吁良好社会环境
  
  政策引导形成合力推进食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最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营造学校的健康环境是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共有24所学校通过严格的专业审核,获得了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命名的“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称号。与会专家指出,食育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营养知识普及,不是枯燥的知识学习,而是通过许多满足身心需要的愉快实践,使孩子们形成对健康美味的牢固印象,把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对健康有益的食谱与摄食方式,变成自己的嗜好习惯,自觉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希望能有更多学校加入到“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的阵营中来。
  
  然而,生活中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国外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不健康食品的广告会影响儿童或家长的食品购买。事实上,儿童电视节目中的食品广告中不健康食品占多数。儿童经常观看的电视频道中播放的食品广告中高能量低营养素的食品占53%—87%,针对儿童的广告大多是方便食品和快餐/小吃。虽然目前还没有国内电视食品广告内容的全面研究,但是已有数据呈现的状况并不乐观:40%的儿童会要求父母购买他们在看电视广告中看到的食品。研究表明,在电视节目中植入食品广告,仅需30秒就可改变学龄前儿童的食物选择。
  
  为此,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出台了强制性措施,保证学生的营养与健康。
  
  美国目前很难通过一个全国性的法规对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进行强制性规定,但已要求食品行业详细标注高糖、高脂、高热食品的成分和含量,个别州如康涅狄格州议会2006年已通过禁令,开始禁止全州中小学向学生出售高热量碳酸饮料和薯条等垃圾食品。
  
  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消费者保护法》禁止任何直接针对13岁以下儿童的商品广告。有调查显示,广告禁令是有效的,使家庭对快餐食物的购买倾向每周减少了13%。
  
  挪威《广播法》禁止直接针对儿童或与儿童相关的电视电台广告(包括食物和饮料),并在1997年2月提供了该法律的解读。
  
  瑞典的《通用营销法》禁止国家电台或电视在儿童节目前或节目中播出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任何广告,儿童电台或电视相关人员不允许参加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广告。
  
  2010年5月,斯洛文尼亚正式通过《学校营养法》,禁止在学校使用自动售货机销售食物和饮料。2011年通过的《媒体法》规定,媒体服务的行为规范要与卫生部的营养指南一致,使儿童少年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011年7月,西班牙的《食品安全与营养法》第46条规定:面向15岁以下儿童的食物广告必须遵守行为规定,以促进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预防肥胖;第40.7条规定:学校为广告或营销活动的保护区,任何有关营养或健康习惯的营销活动必须先经过教育和卫生部门的授权。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永祥认为,我国关于食育的工作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国家层面的发展纲要开始将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列为改善国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有一些科研和公益机构联合企业进行食育项目,还有一些零星的公益广告和民间活动,但都属于“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学生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健康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营养、食品安全、体质、口腔、眼睛等多个方面。“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希望可以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使人们对食育、对健康都有一个新的认识,并积极思考如何将食育纳入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如何从各个方面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