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研究院和阿里公益在北京联合发布《2016年度中国绿色消费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首次提出“绿色消费者”概念,并指出当前我国绿色消费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网络化的趋势。绿色消费问题又一次引发了业界的关注。作为绿色消费的重要内容,绿色食品一直以来都和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而市民对绿色食品却并没有了解透彻,北京晨报记者关注到了这一点,并对绿色食品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
绿色食品安全等级
高于普通食品
提到绿色食品,很多市民大概都知道,绿色食品就是天然、健康、无污染的代名词,然而,仔细深究的话,却很难有人能真正弄清楚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再涉及到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概念,更是傻傻分不清楚。
高级公共营养师杨可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并不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而是用量和残留量的标准相对严格,与之相类似的是无公害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安全性上比绿色食品弱一些。安全系数最高的要数有机食品,有机食品从生产到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基因工程,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所以,三者的安全等级排序应该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普通食品。
营养价值差别不大
可根据消费水平选择购买
当前市场上,由于环境、技术、储存等生产环节的区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在价钱上有很大区别,很多市民因为相对较高的售价,对这类食品望而却步。
对此,高级公共营养师杨可表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只是在安全等级上存在差异,绿色、有机食品降低了食品被农药、化肥等污染的可能,而在营养价值上,它们和普通食品相差不大。是否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等,应根据个人消费水平而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购买安全等级较高的食物,即有机、绿色等食品。而对于不想花高价钱买同类产品的市民,性价比较高的普通蔬菜及其他农副产品同样也能满足人们日常对营养的需求,只是我们在清洗和烹饪时,一定要注意通过浸泡、焯水等方式去掉农药残留。
同时,杨可还建议,在购买蔬菜等食材时,应吃多少买多少,不要囤积食材,这样既不会浪费,又能保证蔬菜的新鲜度,且这样的蔬菜营养价值相对较高。另外,在食材选择时,应尽量做到在种类上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