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乘7,就是一周7天,每天走7公里。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调整快慢。这样一周的总体运动量控制在50公里左右。
那今天下雨了咋办?今天没有条件活动,那就累积到下一天,一周内走完50公里可行的概率很大。7公里大致会需要1个多小时,每天选一个固定的时间,慢慢地会养成一种习惯。
“有人会说,今天下雨不走,累积到下一天,那岂不是要走14公里,会不会多了点?其实,我们每周需要1-2天的大运动量运动。”沈肖军认为,运动和生病吃药是类似的,都需要一定的量才能达到效果,不然就是半途而废。
沈肖军说,当他还在浙江大学读书时,每天要绕操场跑17圈,一圈400米,也就是将近跑7公里。现在人到中年,不下雨的日子,他会开车到灵隐景区那边,走1个多小时。
“你看我医保卡里有上万块钱,这么多年来,基本没看过病。”他建议,年轻时,如果运动量不是很大的人,到了55岁以上,运动方式最好不要选择爬山,因为爬山、爬楼等对膝关节会有损伤。还有一些老年人,爱打太极,这是好事,但扎马步时不要扎得太下面,如果膝盖受力时间太长,长期积累,有可能导致骨膜损伤。
摄影,既是爱好也是锻炼身体
沈肖军认为,一个人应该要有爱好,如果兴趣爱好能和锻炼身体结合,那就最好了。
他自己爱好摄影:拍鸟、拍景。每年,他都要外出拍鸟十余次,拍鸟季一来,就扛起12.5公斤的摄像包和4公斤重的三脚架,钱塘江、上虞、宁波等全省乃至全国到处跑。这样的户外摄影活动,对体能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边观鸟,一边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
拍景,也是很辛苦的。比如拍日出,要早上3点多就出门,去拍摄点守着。在杭州,夏天能见度高且晴朗的日子,可以到西湖边的雷峰塔、集贤亭、宝石山拍夕阳,如“雷峰夕照”“宝石流霞”等。杭州的摄影爱好者很多,但不是你下午5点多扛着设备出门,就能拍上的,必须下午三点多就去拍摄点,占个好位子。想想,夏天下午三四点的杭州,还是蛮热的。
摄影,既是爱好,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吧!
4加3,针对不同的人,提倡每周4天主食(大米、面食)、3天杂粮,菜肴也是4份蔬菜和3份肉类搭配。
如今我们大多不再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担忧,一般想吃啥都能吃得到,但问题往往出现在合理搭配上,只有合理搭配,有比例地摄入食物,才能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4加3”搭配原则清晰,简单易行。
“现在很流行吃素,但很多人吃得太素了,如果长期素食你会发现,皮肤会不滋润,没有光泽,如B族维生素都是要有油脂才能吸收的。”他认为,年轻人的肉蛋比例可以稍微高点,平时热量多摄入一点,多去运动一下,就可以了。
有些人会说,那我少吃点,少运动一下,不是也行吗?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少吃少动当然也是平衡的一种,但这只是低水平的平衡。一旦出现一些对健康有影响的意外,身体会扛不住,容易生病。我们需要的是让自己处于高水平的阴阳平衡,把身体锻炼扎实了,才能让健康上一个高度。
“美国人蔬菜摄入量偏少,我们中国人大米摄入量偏多。建议像美国人那样吃肉,像中国人那样吃菜,如果你想减肥的话,米饭面食可以少吃点,用肉代替米饭。”沈肖军说。
4天主食3天杂粮4份蔬菜3份肉类
现代家庭成员少建议定食制和分食制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聚餐,边吃边聊,估计早就把“4加3”原则抛之脑后。
沈肖军的建议是,推行定食制和分食制,“在唐代以前,中国饮食是定食制、分食制的,就是大家分盘吃,每个人吃多少量都有定数。如今,我们实行的是任食制、众食制,所有食物放一起,大家一起吃,吃多少自己夹,这样每个人吃了多少不知道。”当然,定食制和分食制的概念也有一部分流传到今天,比如要一碗面条,一客小笼包子,这就是定食制。只是它以简单的方式流传了下来。
现代家庭人员数量少了,能分食尽量选择分食,能定食尽量选择定食,这样比较容易控制一天的饮食量和饮食的结构,还能预防疾病在家庭亲朋之间的传播,以及减少食物的浪费。
翻开沈肖军的微信朋友圈,里面晒了不少分食制的照片。“炒4个鸡蛋,还有6两四季豆和一点花菜,合起来炒了,晚上吃一半,还有一半明天午餐”“4个猪肉丸120g,40g米饭,外加啤酒一罐”……
定食制和分食制在国外的家庭比较普遍,国内家庭还是蛮少的,但如果形成习惯,操作起来还是蛮简单的。三口之家,每个人吃多少量,该买多少菜,一算便知。《2016中国营养指南》对每个人每天摄入多少蔬菜瓜果、肉类脂肪和主食等都有建议,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