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叫“蛋黄”,但它的颜色可以从很浅的黄到很深的黄甚至橙红。在食品行业中,通常比照下图的“罗氏蛋黄颜色扇(RYCF)” (也叫“DSM蛋黄颜色扇”)来确定蛋黄的色度。颜色越浅,数字越低;颜色越深,数字越高,最高为15。
蛋黄的颜色只取决于蛋黄油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类胡萝卜素有很多种类,蛋黄中的主要是叶黄素类。虽然有一些研究显示叶黄素类物质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它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我们从鸡蛋中获取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维生素和矿物质,叶黄素类物质的含量高低对它们没有影响。
所以,科学界的共识是:蛋黄的颜色,跟其营养价值无关。
不过,广大消费者并不接受科学界的这一共识。根据市场调查,如果蛋黄色度低于9,消费者就会觉得这鸡蛋品质不高。多数消费者愿意接受的色度在9到12之间,蛋黄色度在12以上会被当作优质鸡蛋而倍受欢迎。许多以蛋黄作为原料的食品,比如烘培食品、意大利面和蛋黄酱,蛋黄的颜色就更加重要——如果色度不够,容易被消费者认为加入的鸡蛋不足。
从营养学角度说,消费者的认知是一种误解。但是,食品行业的生存之道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哪怕这种需求不够科学理性。
如何改变蛋黄的颜色,也就成了禽蛋生产中的一大课题。
蛋黄颜色来源于脂肪中的色素。理论上说,任何脂溶性的色素都可以改变蛋黄的颜色。正常情况下,鸡蛋中的色素是类胡萝卜素,其中主要是含有羟基的叶黄素类以及少量胡萝卜素。蛋黄中的这些色素的含量和种类,又与饲料密切相关。在鸡的饲料中,叶黄素、玉米黄素和隐黄质是主要的色素类型。比如,苜蓿中的叶黄素占其色素总量的46%,藻类则高达86%,而黄玉米中叶黄素占54%、玉米黄素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