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公众营养

范志红:美国新版膳食指南,到底想说什么?

2016-01-11 来源:121健康网
  
  我的解读和体会是这样的:
  
  1 第一点很全面,让所有人理解“饮食模式”的重要性。
  
  所谓饮食模式,或者膳食模式,主要指各类食物的数量和比例,也涉及到烹调加工方式和食物分配方式。它也是评价饮食健康程度的最重要概念。模式正确,加上数量合理,营养问题就基本上能让人放心了。
  
  膳食整体要比某一种食物重要得多,就像一个乐队,我们关心的是它的综合效果是否美妙,而不是某一种乐器是否特别强大。可惜,这个整体的概念,很多人完全没有。人们经常问“吃这个食物会胖吗?”而很少有人会问“我每天吃的这些食物加在一起,整体效果会不会胖”。人们也经常说“吃这个健康吗”?而很少问“吃多少才合理”。
  
  每类天然食物对人体有不同益处。我们只需做到食物多样,合理安排各类食物的比例,就能够达到营养平衡,无需妖魔化任何一类。多吃不好,不等于少吃也不好,比如说,红肉每天吃1斤不好,不等于吃1两也不好。只吃某一类,必然造成营养不良。比如说,蔬菜虽好,若每餐只吃几大碗蔬菜,其他食物都不吃,也会妨碍营养平衡。
  
  2 第二点中的营养素密度这个概念特别好。
  
  和以往的版本相比,这一版更强调营养素密度(这个重要概念我在以往的文章中已经强调多次了,就是一定量食品中某种微量营养素的数量和其中所含热量的比值)。其实,只要心里有这个概念,日常该选什么食物,也就心里有谱了。
  
  按营养素密度来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就是说谷类薯类豆类果蔬鱼肉蛋奶等各种食物都要吃,品种要多样,但每一类食物都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比如说,各种粮食的热量值大同小异,那么只要优先选择其中维生素含量最高的全谷杂粮,营养素密度就提高了。又比如说,在全脂酸奶当中,B族维生素和钙的含量差异不大,那么选择加糖少的品种,营养素密度就会高一些。肉类选择脂肪含量低的,营养素密度就会高一些。
  
  一般来说,只要食物中添加的纯脂肪(包括炒菜油、起酥油和肥肉等)、糖和精白淀粉多,那么食物的热量就会上升(即便分子没变,只要分母大了,分数值当然会变小)营养素密度就会下降。比如说,草莓里本来含糖只有5%,热量比较低。如果把它熬成草莓果酱,加了60%的糖,热量一下子就变成将近10倍了。即便维生素没有损失,营养素密度也会下降。何况熬制过程中维生素也会损失惨重的…
  
  什么叫做垃圾食品?就是那些营养素密度很低的食品。营养素密度低,意味着这种食物让你长肥肉的能力强,而提升活力和修复身体的能力差。这样的东西,当然不值得多吃。
  
  3 第三点、第四点和第二点在很大程度上重合。
  
  如果一种食物是糖、饱和脂肪过高的,它很难成为高营养素密度的食品,所以经常吃肯定是不利于营养平衡的。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建议最好把添加糖(包括白糖、冰糖、红糖、各种糖浆和蜂蜜,不包括水果和水果干等)限制在每日25克以内(比如喝1杯红糖水,或者1杯加糖的酸奶,不吃其他甜食)。在这个限度之内,就能纳入健康饮食模式。
  
  饱和脂肪并不是魔鬼,含有饱和脂肪的红肉和乳制品能够给人们提供优质蛋白质,对补充钙、铁、锌等元素也非常重要。但是,不能因为这些食物好吃,就过量食用。也不能因为添加黄油、起酥油等配料让面食点心等口感更为美味,就任性多吃。再说,即便不是饱和脂肪,只要脂肪总量多了,热量就非常容易突破限制,那就违反了第一点中“热量水平要合适”的建议,不利于预防肥胖和慢性病。
  
  钠过高就等于盐过量。吃盐过多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促进水肿的害处地球人都知道,这里就不用多说了。还有研究提示,吃盐多不利于控制体重,不利于控制血糖,而且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头疼、咽喉不适和经前期不适等问题。当然,少吃盐不意味着总是白水煮菜,每天吃5克盐是身体所需。只不过,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能吃6克盐以下的人太少了,平均吃10克盐以上,有些地区甚至高达18克。在这种情况下,奢谈什么“盐过少不利健康”就没什么意思了。
  
  4 第四个建议的亮点在于,它突出了个性化的选择。
  
  它告诉人们,健康饮食并不是吃一成不变的单一食谱,鼓励人们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饮食口味来选择健康的食物,组合健康的三餐。很多人总以为一个营养食谱就能解决问题,但谁能按别人的食谱吃一辈子呢?只有自己内心深处接受和喜爱的吃法,生活中应用起来方便可操作的吃法,才有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消费者了解:在加工食品占据很大比例的现代社会当中,必须要学会看包装食品的食物成分表,熟悉食物的营养成分,才能做出正确的食物选择,避免被商业广告忽悠。
  
  5 第五点突出了改善饮食环境的思路,特别赞!
  
  既要尊重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对饮食的影响,又要着眼于从社会整体来理解和解决营养问题。这一点或许是中国目前营养工作中最为不足的方面。营养问题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行为也受到环境制约。
  
  美国有跨学科研究者对肥胖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后发现,和肥胖有关的因素多达200多个,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要想解决营养问题,全社会都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国民健康饮食提供好的支持环境。比如说,餐馆食堂要提供更多少油少盐的菜品选择,食品企业要提供更多的高营养素密度产品,家庭烹调要注意减油减盐。这样,人们无论在什么地方用餐,都能轻松找到与健康饮食模式相协调的食物。
  
  我这里做烹调方法的研究,做营养环境的研究,做消费者健康选择的研究,正是同样的思路。要让健康的饮食生活变得更可操作,而且更有乐趣,才能更好地被人们实施然后受益。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