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吃熟水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添加过多的糖,包括蜂蜜在内都要少用。否则就类似于喝甜饮料了。与其说健康,不如说是喜欢那种酸甜的口味。蒸水果相比而言好点,不用添水,所以无需加那么多糖。
还有一些朋友又问:我父母有糖尿病、高血脂问题,如果不加糖的话,他们适合吃煮熟的水果吗?这就要从生熟水果的血糖反应来解释了。
一方面,在未煮熟的水果中,细胞壁是完整的,它能延缓糖分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同时,因为质地比较硬,食糜在胃里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故而生水果的餐后血糖反应比白米饭白馒头低一些。但是,如果把水果煮到软烂,细胞壁被彻底破坏了,其中的糖很快就能释放出来,显然会增加水果的升糖速度,对糖尿病患者是不利的。血糖上升快,就促进脂肪合成,不利脂肪分解,所以对控制血脂也不是好事。
另一方面,水果中本来含有多酚类物质,它们能够抑制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延缓消化。煮熟之后,这些物质部分会受到破坏,降低对消化酶的抑制作用。对消化不良、消化酶活性太低的人来说,这是件好事情;但对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来说,这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
所以说,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最好还是吃生水果,而且优先选择那种需要细细咀嚼,不能很快咽下去的类型,对延缓餐后血糖血脂上升有所帮助。
马上又有人提出了一个咄咄逼人的问题:你说所谓熟水果可能增强某些保健作用,是什么意思?有这种可能性吗?
我耐心解释说:这要看是什么类型的保健作用了,比如上面说到,对控制三高而言,还是生水果保健效果好。而对消化不良和容易腹泻的人来说,水果煮熟细胞壁破坏之后会更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对肠道的刺激减小,是一件好事,口味酸甜还能帮助开胃,或许能算一种保健作用。
当然,也不排除有烹熟之后某些保健成分反而增加的可能。比如说,苹果皮比果肉含有更多的果胶和花青素;柑橘皮中含有非常高的类黄酮物质和多种香精油,其中很多是药物成分。柑橘皮也是果胶含量最高的材料之一。带皮蒸熟或煮熟,会让这些成分渗入到果肉当中,从而可能产生某些药效作用。
不过,没病的人何必要追求什么药效呢?比如柠檬烯苎烯橙皮甙之类的成分,并不是什么人都越多吃越好的。如果确实有一些疾病,想使用一些与水果有关的偏方,还是最好咨询一下医生,万一自己用错了,也许反而有害。
某次,一位朋友告诉我,她听说吃煮带皮柑橘有利健康,于是每天把橘子瓣和橘子皮放在锅里煮,加入蜂蜜,然后每天喝两碗汤。两周之后,她发现胃里越来越不舒服,不仅吃完饭胃堵,后来甚至到了胃疼的程度。这时她才意识到,有可能是橘子汤的缘故。于是停掉橘子汤。又过了半个月,胃的感觉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总之,人们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保健作用”。是希望食物容易消化呢,还是希望延缓消化速度控制血糖上升。目标不同,食物选择和烹调方法也各不相同。不要因为某些流行概念就盲目跟风。当然,对绝大多数健康人而言,只要水果总量控制在每天半斤到一斤的范围中,生吃熟吃各有优势,完全不妨换着花样吃。今天吃串生葡萄,明天来盘烤苹果。只要有足够的运动,可以充分享用水果的美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