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虽然身有残疾,前路布满泥泞与荆棘,但他们用自己的坚韧与不屈,走出一条康庄大道。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记者走进残疾人的生活,他们或是人到中年,或是豆蔻少女,但他们却依旧笑对生活,营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世界。
荆 晶:
心怀感恩收获爱
她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虽然经过9次手术,但仍旧依靠拐杖行走。高考三次,尽管成绩优异,但两次被拒之门外。虽然命运给了她不少挫折和苦难,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如今求学归来,她成为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中医,她就是荆晶,一个懂得爱、收获爱、传递爱的特殊医生。
12月2日,在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门诊,记者见到了正在帮患者把脉的荆晶。阳光下,微笑的她,淡然、开朗,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不是对她有所了解,你绝对难以将她和残疾人联系起来,因为她的自信是从心底溢出的。
一岁那年,命运给荆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因为高烧不降,她被医院诊断为脊柱炎,但是经过治疗,病症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荆晶的父母发现,她的下肢开始瘫软,甚至无法站立。这次误诊改变了荆晶的命运。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她经常出现在医院。“伤筋动骨一百天,更何况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正手术。”荆晶说。看着同龄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她说不出有多羡慕。虽然身体有了缺陷,但她仍旧内心充满了感恩之情。
“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一路走来遇到不少贵人,他们帮助我,让我变得乐观起来。”荆晶说。高中之前,由于在医院的时间太长,她的很多课业全靠自学,但是老师、同学不但没有因为她的身体状况歧视她,反而经常将笔记送到医院。
荆晶说,就在高考那年,她遇到了人生第二次打击。因为好学、勤奋,荆晶成绩一直不错,再加上自己的身体状况,她一直都希望能够进入医学院学习。两次高考,虽然成绩优异,但只是因为身体上的残疾,她两次被拒之门外。“当时真的很沮丧,觉得命运不公,但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我第三次参加了高考,并在成绩公布后,给我所报学院的院长写了一封求助信。很幸运,我的求助信引起了院长的足够重视,院长为我专门进行了面试。”由于荆晶生活可以自理,当年她进入了河南中医药大学。
在采访中,荆晶一直强调自己很幸运,她说:“我收获了爱,也要传递爱。”
付乃心:
央视舞台展才艺
辫子梳得整整齐齐、明亮的眼睛、纯真的笑容……今年13岁的付乃心俨然是个小美女,虽然她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她却用舞姿将自己送上了央视的舞台。12月2日下午,记者走近这名豆蔻少女,走进她无声的精彩世界。
12月2日下午,在市盘庚街造纸厂家属院内,付乃心的母亲吕女士说:“我从不希望心心回避自己的缺陷,虽然她听力残疾,但我希望她不要因此自卑。”
“心心1岁多的时候就丧失了听力,现在已经过去12年了,我只期望她能开开心心长大。”吕女士说,付乃心幼时由于发烧,使用了过多的抗生素药物,最后导致听力丧失,“起初,我们谁也没发现孩子没了听力,直到后来才发现她没有了听力。那时候,我觉得天塌了一半,孩子将来会怎样?孩子怎么生活下去?我都担心。”
为了让付乃心不产生任何负面情绪,吕女士决定送孩子去学习舞蹈,打发无聊时间,而正是这样一个决定,为付乃心打开了一扇精彩世界的大门。
从4岁起,付乃心就在妈妈的督促下学习舞蹈,这一跳就是9年。“现在,心心就在安阳特殊教育学校上学,还是学校艺术团中的‘猛将’呢!”吕女士骄傲地说。
由于付乃心没有听力,她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才能学会一个动作。“她回家的时候,我经常能看到她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都是练舞时磕的。”吕女士心疼道,但吕女士同样也知道,身为残疾人的付乃心在舞蹈中得到了认可与快乐。
“我们家有一面大镜子,每天回家后,心心都会对着镜子,摆出舞蹈动作,一练就是一个小时,我看着都心疼。”吕女士说,“前段时间为了筹备央视的演出,每晚回家的时候,我都看到孩子手上有勒痕,那是跳舞时绸布勒的痕迹。”
“心心,你喜欢跳舞吗?”当记者问她时,13岁的付乃心睁着大眼睛,笑眯眯地说喜欢,语言虽有些含糊不清,但眉眼中的欢喜却怎么都掩不住。她虽身有残疾,但她的心却依然澄澈,她的坚韧让她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
李海平:
全凭手艺闯天地
今年46岁的李海平,幼时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行动不便。初中毕业后,他在一家工厂从事包装工作,可是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仅有100多元,很难维持生活。
“咨询了很多朋友后得知,像我这样腿部不方便的人,搞家电修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工厂出来,李海平就开始学习家电维修。可是人们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顾客要求提供上门维修服务,这对于腿部残疾的李海平来说很困难。“无奈之下,我只好选择放弃,那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低落!”李海平回忆说,之后他开过营运三轮车、做过小生意,可是因为行动不便都放弃了。
后来,李海平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样残疾的牛扶保,牛扶保是文峰区残疾人创业协会会长,当时在纱厂生活区经营一家修鞋铺,李海平一下子来了兴趣。“这不就是我一直想寻找的那份事业吗?”李海平激动地说。
2009年,在牛扶保的帮助下,李海平开始学习皮鞋维修和美容,“皮革上浆、调色,应该是最难的一门手艺了,不过我对调色特别感兴趣,没事就自己研究如何调色,浪费的材料就价值3000多元,不过看到自己的手艺一天天提高,特别有成就感。”李海平自豪地向记者说着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2011年,李海平在市文明大道东段开了“丹翼鸟美鞋”店,这也是文峰区残疾人创业协会培训开办的第一家“丹翼鸟美鞋”店。从当初的漂泊生活,到今天的洁净门面、固定经营,如今在李海平的脸上看不出半点疲倦。
李海平告诉记者,能有一家门面固定经营,是他和妻子最大的心愿。在文峰区残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和妻子租了间1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又添置了新设备。开业当天,文峰区残联还给他们送去了贺匾。
说到今后的发展,李海平表示,开店已经5年了,他会尽力去工作,争取培训更多残疾人,只要是残疾人到他的店里想学修鞋手艺,他就会免费倾囊相授,并且帮助他们把店开起来。同时,他也要通过这种形式,报答社会给予他的支持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