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迅猛上升,2007年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7%。2010年的一个大型调查研究显示,经过短短3年的时间,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就攀升到了11.6%,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为14.3%,农村居民为10.3%。目前估算,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1.14亿人,3年时间就增加了2200万名糖尿病人。
这一组调查数据令人震惊,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全球糖尿病总人数约3亿多人,中国就占据了三分之一,并且发展速度已达到近乎流行病的程度。虽然近几年我国民众的健康意识有所增强,但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加这一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
与11.6%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群相比,它的后备军团——被称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更加庞大。目前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50.1%。打个形象的比喻,中国有一半左右的成年人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跨过了糖尿病的门槛,一只脚还在门外,因此,“糖尿病前期”被叫作糖尿病“后备军”,是糖尿病的潜在人群。
具体说来,糖“糖尿病前期”包括两种状态,一种是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处于7.8mmol/L到11.1mmol/L之间,这叫糖耐量减弱;另一种是空腹血糖不正常了,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这叫空腹血糖受损。
多数情况下,空腹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比较多见。目前一般体检多是检测空腹血糖(简便易行),很多人一看到自己的空腹血糖正常便沾沾自喜,自觉万事大吉,但也许这其中正隐藏着餐后血糖已经异常的问题。因此如果属于高危人群,此时应该去做糖耐量检查,看看餐后血糖是否超标。
“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通往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不加以干预,绝大部分“前期”们早早晚晚都会变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这个时间也许还会很短。
定期监测血糖提早发现糖尿病
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西方化,活动量减少,压力增大,这使得糖尿病患病人群剧增。“糖尿病前期”的队伍壮大,也与其隐秘性强有着很大的关系。
“糖尿病前期”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被发现。要做到早发现,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高危人群定期去监测血糖。
以下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1.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2.年龄≥45岁者;3.超重或肥胖者;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和(或)高甘油三脂酯血症者;5.高血压患者,高压≥140毫米汞柱和(或)低压≥90毫米汞柱者;6.患有心脑血管病变,如中风患者;7.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婴儿者;曾有不明原因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8.生活习惯久坐者;9.使用一些特殊药物的人,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让“糖尿病前期”坏事变好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糖尿病前期”也并非没有积极的意义,它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相当于向人体敲响了警钟,提示患者出现了血糖代谢异常,需要及早通过饮食、运动等干预,使血糖恢复正常,否则,高血糖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使糖代谢异常加重,最终可能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患者就如同站在了分岔口上,如果就此“悬崖勒马”,积极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方式,时时约束自己,坚持管住嘴、迈开腿,有些“糖尿病前期”的人可以慢慢调整过来,使血糖重回正常,防止或推迟病情向前发展为2型糖尿病。
有效干预贵在坚持
有效干预的方法并不复杂。首先一定要管住嘴,不吃高热量的食物,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多吃蔬菜;第二要迈开腿,因人而异地适量运动,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保证每天40分钟的快慢步行,还可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量;第三需要戒烟限酒控盐;第四是要保持理想的体重,因为超重或肥胖是所有代谢异常的元凶;第五是要保持平衡、放松的心态,减轻压力。最后,如果饮食、运动干预3个月无效,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