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公众营养

在“国际无巴掌日”反思体罚教育

2015-04-30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在浙江慈溪,由于老师体罚学生,学生竟跳了楼。目前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介入,学生也在医院接受治疗中。无独有偶,翻开日历,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又称“国际无巴掌日”。 据了解,它最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的活动。该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世界各国响应,并被扩展为“国际无巴掌日”。于是,让人不得不反思目前我国的暴力教育问题。
  
  教育不可简单粗暴
  
  近年来,因暴力教育致学生轻生的惨剧时有发生。2010年3月4日,北京大兴区第八中学18岁的高三学生刘松从5楼家中跳楼自杀身亡。刘松父母称,因为作业的问题,班主任让刘松罚站并将其赶回家停课两天,导致孩子受到刺激走上绝路。2011年11月18日,河南洛阳市一名13岁的花季少女玲玲不堪老师罚做“蹲起”等体罚的折磨和凌辱,毅然选择了跳楼自杀。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又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能否换来学校暴力教育的终结?
  
  因此,体罚致学生跳楼,应当反思暴力教育。老师在力争学生取得品学兼优好成绩的同时,应注意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进行耐心教育和帮助,不应该采用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要知道,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学校与学生形成代管护的关系,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由于学校没有履行相应义务,特别是老师教育失当,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不可否认,老师体罚学生,可能初衷是好的,但从法律的角度看,侵犯了学生的基本权利。只是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老师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善意,往往忽视或放弃了这方面的权利。在学习压力日趋繁重、学生个性普遍要强的今天,学校和老师都应当注意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和管理方式、方法,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隐私、休息、娱乐等方面的权利,避免教育沦为一种暴力。(张西流)
  
  “无巴掌日”敦促教育观念改变
  
  当舆论反对体罚孩子之后,总会有人站出来说,教育需要惩罚,必要的体罚也是有益的。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不等于打孩子。现在的世界上推广“无巴掌日”的一百多个国家,其中有部分禁止校内体罚学生,更有部分国家禁止一切对孩子的体罚,但他们那里并不是不惩罚学生。
  
  所谓惩罚,一是以行动纠正错误,例如把家里的东西弄得一塌糊涂,惩罚的措施就是限时把家里整理好;二是,如果孩子犯的错误比较严重,除了纠正错误,家长就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孩子进行惩罚,比如取消周末外出的活动,或者零花钱减半等,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里没有体罚,也没有讽刺、挖苦的心灵伤害,反而是循循善诱的讲道理,充分尊重孩子的尊严。
  
  借鉴国外做法,在中国推广“无巴掌日”,呼吁“虎妈”、“狼爸”、“虎老师”们改变教育观念,勿体罚孩子。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