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是“Books for All”,口号是“Read and Discover Yourself”。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2015年的春天对于爱书人而言注定是难以忘怀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二次写入“全民阅读”,并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对有关全民阅读提问的回答,更令全国新闻出版界人士和爱书者感到振奋。
从4月初开始,围绕4·23“世界读书日”,全国几乎所有省(区市)都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根据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全民阅读重点活动表,出席这些活动的不仅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领导,各省区市主要领导也普遍出席。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全民阅读正在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全民阅读不断升温,曾经为阅读现状担忧、致力于推动全民阅读的各界人士认为,在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全民阅读的春天即将到来。
全民阅读现状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日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首次放开了年龄上限70周岁的限制,对象为全年龄段人口,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有效样本49802个,可推及12.57亿人口。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
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6%,较2013年的76.7%上升了1.9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2014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成人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
不同人口特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差异明显。城镇成年居民、男性成年居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分别高于对应群体;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呈阶梯递增趋势,18—29周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42.7%,与其他年龄群体拉开较大距离。
调查显示,有34.4%的成人在2014年进行过微信阅读,从阅读时长来看,成人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
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与2013年相比,人均报纸阅读量下降了5.82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增加了0.56期(份)。
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与2013年相比有所提升。
调查显示,超四成的成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近七成的成人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14年我国成人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0%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2%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38.3%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4.1%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我国成人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城镇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5.5%,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则高达72.3%。
“互联网+”加盟全民阅读
调查结果显示,数字阅读增长迅速。有专家指出,数字阅读正一步步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
外研社社长蔡剑峰对此分析,传统阅读将更适合于思想性强、具有收藏价值、适合反复阅读和高度吸收的阅读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而新媒体阅读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现阶段普遍的快餐阅读,在于提供高附加值的阅读服务,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一个知识点链接到更多领域,不断增值、承载、丰富,是一种“知识获得”。两者互为补充,从而为全民阅读构建起一个各有所长的良性生态。
当当网CEO李国庆日前表示,去年当当电子书下载6000万册,2015年当当读书(手机客户端)平均日阅读时长已经50分钟。全民阅读将成为当当网的新目标,当当将从普及全民网购图书向推动全民数字阅读发力,因为中国已有6.5亿网民,手机阅读用户超2亿,这是新的全民阅读阵地。
“全民阅读的推广需要充分考虑‘互联网+’浪潮的影响,数字阅读将大大加快全民阅读的普及,也将用科技手段缩小阅读的‘贫富鸿沟’。”当当网宣传总监徐淳讲道,当当的2014年图书消费报告显示,全国图书消费严重不均衡,一、二线城市图书消费占到70%以上,广大农村地区人均年均购书不到1本。“我们认为,单纯依靠纸质书的补充,无法彻底改变农村和偏远地区阅读资源缺乏的现状。而与纸质书相比,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24小时为用户提供阅读内容。2014年当当网电子书下载量突破6000万册,其中将近50%的用户来自二、三线城市。数字阅读的另一个优势是有效地降低了阅读成本。比如,当当目前有1/3的电子书是免费的,收费的电子书平均价格不到4元,只是纸书的1/10左右。因此,数字阅读的发展将为提升全民阅读数量和质量创造强有力的技术条件。”
徐淳介绍,“当当将在产品和内容等方面协力推进。产品层面,核心打造当当读书这个数字产品,进军教育等数字阅读的真空地带;内容层面,将形成以版权为核心的生态链闭环,以内容创作和版权包装为源头,创新运营实现用户的消费与互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社交互动来指引内容创作。”
不同人口特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差异明显。城镇成年居民、男性成年居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分别高于对应群体;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呈阶梯递增趋势,18—29周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42.7%,与其他年龄群体拉开较大距离。
全民阅读仍须全民参与
“毋庸置疑,新媒体阅读已经走过‘试验’阶段,成为一种既定‘事实’,可以说,除了那些新媒体的原住民以外,越来越多的纸书拥护者开始适应并习惯新的阅读形式;而在另一维度,2014年全国实体书店零售额由前两年的负增长扭转为3.26%的正增长,证明了纸质书销售量也在扩大,大大小小的绘本馆如星星之火、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扩张也受追捧”,蔡剑峰表示,这样蓬勃的现状为全民阅读照亮了未来。
三联书店原总经理樊希安指出,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核心是改变了传统书店单纯的“卖书功能”,而是锁定了卖书、读书和服务阅读的总体定位,以舒适的条件和服务营造读书氛围、着力阅读功能的构建和深化。然而,仅仅满足于现状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要让24小时书店拥有更加持续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展服务功能和层次。
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张作珍谈到,三联将把24小时书店作为一个品牌战略来经营。制定规范统一的服务规则,统一规划、精心布局全国的24小时书店建设,探索品牌参股、资本运作的模式,成为三联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另外,张作珍还透露,三联书店也正积极寻求开发数字阅读,从而在全媒体时代实现积极转型。
“开办私人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综合考验着我们的专业精神、服务精神和创新能力,希望政府继续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事业的路径与合作方式,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为全民阅读尽一份力。”开办私人图书馆的北京第二书房馆长李岩介绍,已有不少地方政府愿意拿出闲置的公共场地邀请第二书房进驻,从而实现既把沉淀的物业资源变废为宝,又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和差异化的文化服务,激活社会的文化内需。
对于数字阅读,蔡剑峰强调,目前的数字阅读被技术主导,短期内看上去生机勃勃,实则并不利于持续发展。首先,依托技术搭建的新媒体阅读,缺乏优质的阅读内容和对阅读服务专业性和体系化的积累。其次,新媒体阅读尚未建立起规范的运营规则,在知识产权、商业模式等层面需要进一步健身。“而这些数字阅读日益凸显的问题,为传统出版社提供了作为之处。以外研社为例,我们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是对于教育和阅读规律的把握,是在教育出版和文化交流领域数十年的耕耘。当前,外研社全力打造的外研新书店即将面世,目标是打造一个文化创意空间,不仅要成为外语学习者的聚集地,还要为外研社的内容出版提供第一手信息。”
“围绕数字阅读,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盗版的普遍存在,盗版很有可能会摧毁这个新兴领域健康的明天。我们希望政府向社会明确,不管是多大的企业,不管是不是科技巨头,盗版都是红线。”徐淳说,期待政府鼓励社会力量推动数字书的内容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以创客的方式提供优质内容。
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 政府当比个人“上心”
阅读归根到底是个人的事,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多少是个人的选择。既然如此,政府为何要抓全民阅读?这一疑问在政府部门加紧推动《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新闻出来后更成为热点。有不少网友半开玩笑地说:“以后不读书就是违法了。看谁敢不读!”还有人认为,政府应该力抓经济、民生、反腐、法治等“硬任务”,“像全民阅读这样不痛不痒的软任务,如此大张旗鼓地抓,是不是在作秀?”
“许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保障每个公民平等地获得阅读资源、开展阅读行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就每个人的阅读行为来说,的确是个人的事,每个人读多少,什么时候读,甚至读什么,政府很难做出统一的规定。但是,在全民阅读问题上,政府不是没事可干而是大有可为。”
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张作珍谈到,三联将把24小时书店作为一个品牌战略来经营。制定规范统一的服务规则,统一规划、精心布局全国的24小时书店建设,探索品牌参股、资本运作的模式,成为三联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另外,张作珍还透露,三联书店也正积极寻求开发数字阅读,从而在全媒体时代实现积极转型。
国民阅读调查组负责人徐升国认为,现代社会,阅读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穷人家的孩子通过阅读也可以改变命运。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当然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全民阅读立法的核心不是限制公民个人阅读的自由,而是明确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有些网友可能对条文不够了解,所以有所误解。”徐升国说。
对于数字阅读,蔡剑峰强调,目前的数字阅读被技术主导,短期内看上去生机勃勃,实则并不利于持续发展。首先,依托技术搭建的新媒体阅读,缺乏优质的阅读内容和对阅读服务专业性和体系化的积累。其次,新媒许多学者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还具有更加紧迫和长远的意义。国际阅读学会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美国中学生在国际阅读测试中排名不佳甚至引发全国大讨论,认为青少年阅读能力差将直接导致美国竞争力的衰落。而历年的国民阅读调查都显示,无论是阅读率还是阅读量,我们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迅速缩小这个差距就需要政府出面。
徐升国说:“发达国家普遍将全民阅读作为‘总统工程’,一般都是由国家元首或皇室成员出面,以体现重视和扩大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阅读只能解决自己的阅读问题,个人解决不了营造氛围,完善基础设施这样的大事,所以必须要由政府来抓。”
全民阅读在他国
美国:立法推动国民阅读活动
美国通过施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专门就提高美国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制定了两项方案:针对从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的“阅读优先”计划和专门针对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优先”计划。
英国:借助基金会促进全民阅读活动
英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其主要形式为:政府通过国家公共图书馆给地方(社区)图书馆提供发展基金,支持其举办一些文学作品的推广活动。2005年启动 “阅读起跑线”计划,免费为每个儿童提供市值60英镑的资料。
韩国:实施推进国民阅读五年计划
2007年,韩国通过了《读书文化振兴法》,确定文化体育观光部为国民阅读推广官方机构,并成立读书振兴委员会,每5年制定一份读书文化振兴基本计划,中央政府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应据此制定年度实施方案。
法国:免征书店所得税
法国政府不仅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还用大型书店的税收“反哺”小书店,以保证书店总量。
德国:减免书店税款 统一书价
德国政府不仅免征书店的所得税,还在增值税上给予优惠;实行“书价联盟”政策,即所有上架新书一律统一标价,无论在大型书店、小型书店,还是网上购书,新书发行的前18个月,价格统一。
加拿大:支持独立书店
加拿大政府为独立书店购置电脑设备支付一半费用。
关于“世界读书日”
2015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世界读书日”起源于西班牙。1923年,西班牙作家文森特·克拉维尔向政府提出,在西班牙设立“读书日”。这一建议在1926年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批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读书日”就此诞生。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年11月,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读书日”自此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每年都有100多个国家参与这场盛大的读书狂欢。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