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WHO)指出,关于食源性疾病危害的新数据强调了不安全食品造成的全球威胁以及在整个食品供应链采取协调一致跨界行动的必要性。WHO将在下周其一年一度的世界卫生日这天专门致力于食品安全问题。
世界卫生日活动将于4月7日举办,届时WHO将在“从农场到餐桌,保证食品安全”的口号下,强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挑战和机会。
“食品生产已经工业化,而其贸易和销售也已经全球化,”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说。“这些变化使食品面临遭受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品污染的种种新机会。”
陈博士补充说:“地方性食品安全问题可能迅速演变成国际突发事件。如果一盘或一包食品中含有来自多个国家的原料,会使食源性疾病疫情的调查工作远远更加复杂。”
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含有有害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并能导致从腹泻到癌症等200多种疾病。不安全食品的例子包括未煮熟的动物源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水果和蔬菜以及含有海洋生物毒素的贝类等。
WHO正在对食源性疾病的全球负担进行一项广泛分析,今天发布首批结果。这项研究由WHO食源性疾病负担流行病学参考小组负责开展,预计将于2015年10月公布全部结果。
其中一些重要结果涉及到通过受污染食品进入人体的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所引起的肠道感染。这些结果显示,2010年中:
估计发生了涉及22种不同食源性肠道疾病的5.82亿例病例,相关死亡351000例;
导致多数死亡的肠道病原体是伤寒沙门氏菌(52000例死亡);肠致病性大肠杆菌(37000例死亡)和诺如病毒(35000例死亡);
非洲区域肠道食源性疾病负担最高,其次是东南亚区域;
受污染食品所导致的肠道疾病患者40%以上是五岁以下儿童。
不安全食品还可带来重大经济风险,特别是在一个全球化世界中。2011年德国的大肠杆菌疫情据报告给农民和工商界造成了13亿美元损失,并向22个欧盟成员国支付了2.36亿美元紧急援助款。
然而,可以加强努力预防这类突发事件,具体办法是建立强大的食品安全系统以推动政府和公众共同采取行动,防止食品遭受化学品或微生物污染。此外,可以采取全球和国家层面的措施,包括利用WHO-粮农组织联合建立的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INFOSAN)等国际平台,确保在暴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期间能有效迅速地进行沟通。
在食品链的消费者这一端,公众可在促进食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遵循安全的食品卫生做法,学习如何谨慎烹饪可能有危险的特定食品(如生鸡肉),以及在购买和制备食品时阅读标签等。WHO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阐明了世界各地每个人都应当知道的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基本原则。
“往往需要通过一次危机才能促使人们共同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并采取严肃的对策,” WHO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疾病司司长Kazuaki Miyagishima 博士说。“公共卫生和经济遭受的影响可能巨大。因此,必须采取可持续的对策,确保建立标准、核查程序和网络以防止食品安全风险。”
WHO正在努力确保让人人都能获得充足、安全和有营养的食品。本组织支持各国根据汇集有各种主要食品的国际食品标准、指南和行为守则的《食品法典》来预防、发现和应对食源性疾病疫情。食品安全是个交叉问题和一项共同责任,需要非公共卫生部门(即农业、贸易和商业、环境、旅游部门)的参与以及活跃在食品、紧急援助和教育领域的重要国际和区域机构和组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