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公众营养

2015清明节:寒食已随云影杳 祭祖无妨踏青游

2015-04-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祭祖:尽孝不必悲戚
  
  清明节的核心是祭祖扫墓,郊野踏青则是副产品。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风俗:“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酹者、哭者、为墓除草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在宁波,旧时清明上坟,要带的食品为青糍、麻糍,富家还会雇吹鼓手吹打。上坟时要清除杂草,铲新土压坟顶,插上挂有纸球的筱竹梢,以示后代子孙已尽孝祭祖,同时亦寓意祖宗保佑全家平安、兴旺发达。
  
  祭祀完毕,分麻糍或麻饼给当地农家,以期照顾坟墓。因按人领取,人人争先恐后,俗称“抢麻糍”。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祭拜祖先?俄国学者索科洛夫的解释颇有道理:自然界在春天的复苏使人们认为死去的亲人也会再次复活,并在当地事务上提供帮助。
  
  新中国成立后,扫墓寄托哀思,烧纸钱改为送花圈,以缅怀先烈和祖先。
  
  不过,清明节并非一定要悲痛地度过。据《嘉定县志》:“清明前后十余日,士女拈香,阗塞塘路,楼船野舫,充满溪河。附近村坊各以船载楮帛,鸣金、张帜,交纳庙内,堆积如山,名曰‘解钱粮’。又有买卖赶趁货物、戏剧及开场赌卜,乡城毕集。”参看一下《清明上河图》,就可以想见那种热闹的场面了。
  
  踏青:逍遥游头插柳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这也好理解。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
  
  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深一步说,清明节出游踏青,与古代上巳节男女在郊外自由交往的习俗有关。面对大好春光,人们扫墓之后,“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帝京景物略》)谈谈恋爱也好,随便走走也好,反正这个季节适合户外活动,并不代表对祖先的不尊重。唐高宗有一年下诏:“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从反面表明了这一点。
  
  吴自牧《梦梁录》描绘了宋时杭州清明野游的盛景:“宴于郊者,则就名园方圃、奇花异卉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不过,普通农民在大部分情况下,无非是同姓乡民聚集于家族墓地,祭奠之后共享微薄的祭品,随后便散去了;或许有人会醉舞狂歌,以此作为紧张耕作前的娱乐;讲究点儿的大家族会在宗祠里唱几天戏,以展孝思,以娱族众。
  
  此外,郊游时采回花草插于门上、头上,在过去的清明节非常普遍,尤以插戴柳枝为多。《岁时杂记》记宋代风俗:“家家折柳插门上,唯江淮间尤盛,无一家不插者。”
  
  《清嘉录》:“清明日,满街叫卖杨柳,人家买之插于门上,农人以插柳日晴雨占水旱,若雨,主水。”显然,插柳行为有祈年意义。从本质上讲,这是对生命力复苏的渴望。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