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公众营养

2015清明节:寒食已随云影杳 祭祖无妨踏青游

2015-04-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清明:寒食已随云影杳 祭祖无妨踏青游 
  踏青
  
  关于改火的记载,先秦文献中就有了。《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这里,宰予将农作物生长周期与改火时间相联系。
  
  改火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后汉书·周举传》李贤注有言:“龙,星,木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他的解释是远古时期大火星崇拜的一种演化。
  
  大火星(即心宿二)之于先民的重要性,是今人难以理解的。简单说,中国农民曾将大火星看做标志农耕开始的星辰,其名称暗示春耕前的放火烧荒。后来,当苍龙七宿代替了大火星崇拜之后,就出现了《说文解字》中对“龙”字“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解释,寒食禁火也就被解释成害怕火盛而伤龙以致失雨的行为。
2015清明:寒食已随云影杳 祭祖无妨踏青游
  
  清明寒食节,江南有吃青团的习俗。
  
  寒食:反映食物匮乏
  
  寒食节被认为与火烧介子推有关。虽然这不是寒食节的真正起源,但民间就认它。山西的寒食曾长达一个月。
  
  冷食容易死人,所以在汉代以后的历代守土官和帝王,如周举、曹操、石勒等的禁断之下,固定为冷食三天。
  
  欧洲的四旬斋、亚马孙河流域的塞伦图族在旱季结束前的3周斋戒,都是与中国寒食相类似的习俗。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冷食习俗无疑是冬春之际食物匮乏的反映。
  
  古代寒食节主要吃什么呢?晋陆翙《邺中记》最早谈到寒食中的特殊食物:“寒食之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红煮作粥。”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仍在食用这种凉大麦粥。
  
  宋代吃杨桐饭,后来在江南很风行。《零陵总记》载:“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佛教认为这种饭是目连奉母之食,添加了神圣气息。此外,还有用青艾、嫩蒌蒿、藜藿等作饭食的。
  
  唐宋以后,清明节逐渐代替了寒食节,成为全国性节日。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