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米节是佤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过去,新米节的日期根据各村寨稻谷成熟的早晚而定,过节3天,节日前夕,妇女着盛装到地里采回新谷,新谷背回家后,炒熟烘干,舂成新米。第二天天刚亮,便把家门关好,不让外人和动物入内,全家开始“吃新米”,吃时不准将饭粒泼洒在地,家人吃完后,打开房门,请外人来家中,一同祝贺“吃新米”。
“新米节”的由来有着一个童话般的传说。传说佤族刚从山洞出来时只知狩猎为生,不知种植谷物,日子过得很艰苦,后来,喏木(佤族祖先)找到了谷子和小红米,尝尝味道香甜,吃下肚能饱肚子,干起活来又有力气,决定向佤族推广,可是,谁来承担种谷子和小红米的事,人和诸多动物都推来推去,没有结论。最后,大家只好选出动物中最大和最小的让它们预言,谁说得对就听谁的。当时在场的动物中,水牛最大,马鬃蛇最小。水牛说:“谷子和小红米由人来种植最合适,但在收割前,先用长子或长女的头来祭谷魂,这样,谷穗才会长得像我的尾巴一样长,小红米穗才会长得像我的头一样大,吃起来又苦又酸。”
大家听了水牛的话,议论纷纷,认为这样做不行。这时马鬃蛇出来说:“谷子由人来种,但吃新米时要剽牛、杀鸡表示庆贺,这样,谷穗就会和我的尾巴一样长,小红米穗才会像我的头一样大,吃起来又香又甜。”
大家听了马鬃蛇的预言,觉得不错,喏木奶奶决定采用。从此,谷子穗和小红米就像马鬃蛇预言的一样长得又大又长。往后,为了年年丰收,在收割谷子前,人们首先到地里选择最好的谷穗背回家,以昭示谷魂进家。到家后将新鲜谷子炒干,舂出新米,煮熟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给后代传下谷种和种植的方法,再让老人们先尝新。这个仪式一代代流传下来,就形成了佤族的新米节。
从新米节的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佤族对自然的崇拜,神灵的崇拜及对祖先的崇拜,新米节处处反映了佤族先民对自然的认识,丰收不仅仅是自身的劳动所得,更重要的是受到神灵的保佑、谷魂的恩赐及祖先的庇护。
一九九二年,经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第九届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把农历八月十三日—十五日定为佤族拉祜族的“新米节”,全县统一放假三天,共同祝贺民族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