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津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王毅军给大家介绍肝脏良性疾病的认识误区以及肝癌治疗的有效对症方法。
肝脏良性疾病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血管瘤
有一些病人在检查出血管瘤时,会高度紧张,觉得血管瘤会发生破裂,甚至会引发癌变,匆匆求助医生尽早手术切除。
王毅军主任说,其实,血管瘤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是不需要进行手术干预的。目前,中国患有血管瘤的成人中还没有一例出现血管瘤破裂或癌变情况的。
不过,有些血管瘤是需要手术干预的。主要有3种情况。第一种,血管瘤产生压迫症状的。一般情况下,血管瘤大于10厘米才可能产生压迫症状,小于10厘米不会;第二种,血管瘤异常增长很快的,突然增长一倍或者两倍的;第三种,不能除外恶性肿瘤的,绝大多数的血管瘤通过影像学检查是能够诊断的,但是还有一些与肝癌及其他肿瘤的特征非常相似,不好鉴别,需要手术干预。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般的血管瘤虽然不需要积极干预,但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很重要,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
误区二 肝脏局限性结节增生
近年来,肝脏局限性结节增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女性较为多见。
王主任说,一般情况下,这种富血功能肿物与肝癌较难鉴别,需要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咨询专科医生。女性患者则需要停用避孕药、女性激素药物。
误区三 肝囊肿
肝囊肿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寄生虫类的肝囊肿,发现这类肝囊肿一定要积极进行手术,但从安全治疗有效性角度讲,尽量不要选择穿刺。不过,这类囊肿多在草原、游牧民族聚集的地方发生,天津市并不多见。
另外一类就是非寄生虫类肝囊肿。如果囊肿较小,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在产生压迫症状后需要治疗。治疗方法有3种。第一种,穿刺抽吸及无水乙醇注射,这种方法创伤小,但易复发,适用体质较差或年龄较大的病人。第二种,腹腔镜开窗。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得当,效果不错。第三种,手术切除,治疗彻底,但是创伤大。
哪些人群是肝癌高发人群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导致的肝硬化都是可能引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王毅军主任特别强调,乙肝和丙肝所引起的肝硬化尤其高危。一般情况下,肝癌高发人群最长应每半年做一次,对于乙肝和丙肝的肝硬化人群建议每三个月检查,检查内容需包含肿瘤标志物和肝脏影像学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丙肝在发生肝硬化后,其进展更快故应积极治疗,干扰素对丙肝的治疗效果较好,应首选。不过,使用干扰素的条件是人体血小板,白细胞不能太少且应严密观察和处理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需特别提醒的是,有血液接触史、吸毒史、性从业人员是丙肝高发人群,这些人都要定期检查丙肝。
肝硬化并发症有哪几种,如何治疗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併发出血时,出血量较大,一次出血后再出血发生几率增大。
治疗:可通过控制门静脉压力,内镜止血,该措施无效,可手术止血,创伤大,但治疗效果彻底。
脾功能亢进:直接后果是血细胞成分减少,尤其白细胞、血小板成分减少,降低病人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更易感染。对于丙肝所导致的脾功能亢进,应积极进行手术,以利于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腹水:以内科治疗为主。
肝癌:肝癌确诊后,能够手术,建议接受手术治疗,因其远期效果最好,遗憾的是肝癌患者,只有20%适合手术的。
对于不能接受手术的肝癌病人可以进行以下治疗:消融治疗;经肝动脉栓塞化疗,这种治疗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慎重实施;生物治疗;放疗;抗病毒治疗,积极抗病毒治疗,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较好。建议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中加入抗病毒治疗。
今年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全国爱肝日的主题是“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其实,在生活中,有一大部分人是对肝脏疾病存在误区的,一听说某人肝功能不正常,通常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不是得了肝炎,会不会传染。”殊不知,相当一部分肝功能异常者,并不是肝炎所致。另外即使是得了肝炎,也没必要恐慌,并不是所有的肝炎都会传染,也不是都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