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盲篇:世界无肉日
提起“世界无肉日”,身边人大多一脸茫然,将它与每年11月25日“世界素食日”搞混的也大有人在。“世界无肉日”的知名度与其历史实在有些不相称,这个特殊“节日”始于1985年,是由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非赢利公益组织“农场动物改革运动”(简称FARM)发起的,在春天伊始举行推广健康、和平素食的民间公益活动。
在这一天,普通民众可以通过演讲、素食晚宴、举办烹饪秀、品尝会、发传单等方式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剔除吃肉旧习一天,拥抱健康、充满爱心的蔬果和全谷物饮食。如今,这项活动已经遍及美国五十个州和全球20多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无肉日”。
科技篇:人造肉你敢吃吗?
荷兰一个由公共基金支持的联合企业“试管肉联合体”,从2006年起就已开始在实验室里培养人造肉。
这种人造肉和我们印象中的“素肉”、“蟹肉棒”等完全不同,“素肉”是用植物蛋白做的,而“蟹肉棒”则是用打碎的鱼肉与淀粉混合而成。这里所说的“人造肉”切切实实是高科技的产物。研究人员从家畜的肌肉细胞里提取干细胞,将它放进富含营养的培养液中,帮助这些细胞进行分裂,复制出想要的数目。
听起来似乎挺容易,培养“人造肉”的过程其实非常有难度。“人造肉”复制的是动物的肌肉组织,主要由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成分组成。
肌肉组织中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往往决定了肉的口感,游离的氨基酸、核苷酸、脂肪含量、矿物质、维生素等因素又是影响“肉味”的关键,如果要复制出口感和味道足可和这种家畜的肉媲美的人造肉,就必须合成和它同样的肌肉纤维和内在成分,而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如此高的要求。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依然对“人造肉”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而且这也是他们必须攻克的目标,如果从一只家畜身上取下来1个干细胞,在工厂里把它培养成100万个细胞,那么就会有很多无辜的生命能在人类的屠刀下幸免,而对于无肉不欢的肉食者而言,“人造肉”则可以让他们不再背负人道和环保的双重压力,在未来开心地大快朵颐。
数字篇
■每生产1克的肉类蛋白质要用到16克植物蛋白质,这意味南美洲必须持续砍伐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作为畜牧地或种植喂养家畜的田地。
■每生产1公斤肉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开车出门3小时。
■饲养和运输1公斤肉所需的能源,可以让100瓦的白炽灯泡连续亮3个星期。
■全球造成的酸雨氨的排放量几乎有2/3来自牲畜。
■饲养家畜所造成的温室气体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每吃一块肉,你对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劣都要负担一份责任。
■动物无法有效转化蛋白质,这意味着每生产1磅牛肉,就要消耗16磅谷物。
■美国人一周吃一次素食,每年就能拯救1600万挨饿的人。
■一个素食者每年能拯救18条无辜的动物生命。而一个一生都吃素的人,则可以拯救6000多个动物朋友。
■日常食用肉类比率达20%的人,比素食者每人每年多排放1吨二氧化碳,约等于一辆车造成的碳排放量。
■生产一磅牛肉,要用上2万公升水。
■制造260个汉堡包,代价是破坏面积如同一个足球场的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