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主题是“依靠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宣传口号为“土地是人类的未来,让土地免受气候危害”。
地球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异变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1994年12月,第49届联大正式通过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96年12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正式生效,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制定防治荒漠化纲要提供了依据。2010年8月联合国正式启动“联合国荒漠化及防治荒漠化十年(2010-2020)”计划,旨在提高世界各国人们对荒漠化、土地退化以及旱灾对可持续发展以及脱贫进程的威胁的认识。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的土地面积所占比例从1991年的15%上升到2008年的24%。其中,超过20%的耕地面积、30%的天然森林和25%的草地正在经受不同程度的退化。由于农田遭侵蚀,每年有大约240亿吨肥沃土壤流失。全世界有15亿人直接受到沙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影响。土地退化带来的损失占全球农业GDP的5%,约合每年4900亿美元。全球土地退化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差异巨大。非洲地区农业GDP因土地退化而造成的损失在4%至12%之间,而在危地马拉这一比例竟高达24%。在乌兹别克斯坦,土地退化导致粮食减产20%至30%。全球大约8.7亿人处于长期饥饿状态。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4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造成或加剧的土地退化,不仅威胁到生计,也威胁到和平与稳定。他呼吁以可持续方式管理土地,避免其进一步退化,并恢复和改良已遭破坏的土地。
向日葵生长在极度干旱的田地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有21亿人口居住在沙漠或者旱地中,其中90%属于发展中国家。全球44%的可耕地为旱地,30%的耕植作物生长在旱地上。荒漠化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危险。每年有1200万公顷土地消失,这些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粮食,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亿美元。
2011年9月20日,联合国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问题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旨在把公众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关注度提高到最高层次,并为201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筹备工作作出贡献。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大重要环境公约之一,其常设秘书处位于德国波恩。该公约于1994年6月17日在法国巴黎通过,1996年12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正式生效,主要宗旨是在发生严重干旱以及荒漠化的国家,尤其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缓解干旱影响,从而协助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于环境、发展和推动健康土壤保护的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合约。
目前有195个缔约方,加拿大于1995年批准加入该公约。2013年3月25日,加拿大决定退出该公约。这使加拿大成为首个退出该公约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