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历史上的今天
中英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1893年12月5日,中英签订《会议藏印条款》。英国于1888年3月挑起第一次侵藏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90年3月17日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清政府承认哲孟雄归英国保护。为了解决《藏印条约》中遗留的通商、交涉游牧等问题,1891年底双方代表在停战前线重开谈判,12月5日双方在大吉岭(哲孟雄属地)签订《藏印续约》或称《藏印议订附约》、《藏印条款》。共12款。内容:开放亚东为商埠,许英商自由贸易,准英派员在此驻扎;藏、印、哲边界免税贸易5年;限制西藏人民在哲孟雄(今锡金)的传统游牧权利。《藏印条约》和《藏印条款》无法为不平等条约,是英以武力侵略和清政府妥协投降外交的结果。西藏地方爱国军民坚决反对英国侵略,拒绝承认这两个条约。
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
1926年12月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政治周报》出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担任主编、沈雁冰任副主编,张秋人等任编辑、每期印4万份。
毛泽东为本刊撰写《发刊词》说:“我们现在不能再放任了,我们要开始向他们反攻,‘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便是《政治周报》的责任。”
《政治周报》每期发行4万份,在反对西山会议派、维护国共合作、准备北伐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是革命阵营内部一份具有权威性的政治刊物。1926年6月5日出版第十四期后停刊。
学生请愿运动惨遭国民党镇压
1931年12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禁止结队到南京请愿,如有意见欲陈述于政府者,均应书面呈请当地行政机关或学校校长转呈。
12月5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严令阻止北平学生南下请愿。
12月5日,北京大学南下示威团在南京成贤街、浮桥一带举行抗日游行。国民党当局出动1000多名军警包围、殴打示威学生,有30余名学生被打伤,185名学生被捕。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在中共中大党支部领导下,举着旗帜冲进南京卫戍司令部质问;7日,卫戍司令部被迫全部释放被捕学生。
12月6日,北平6000余学生排队到顺城王府向张学良请愿,学生队伍随后又向国民党北平市党部示威,市党部只派1名干事出面应付,激起学生愤怒,将市党部牌子砸烂。
12月11日,北平学生请愿团结队到国民政府请愿,等候3小时,坚持要求蒋介石接见,在学生严词质问下,蒋介石表示政府对内政外交已有妥善安排,一定早日出兵抗日。
12月15日,北平各校学生南下救国示威团500余人赴外交部示威,将各办公室捣毁,随赴国民党中央党部,将接见的蔡元培、陈枢殴伤架出门外,警厅保安队鸣枪镇压,将蔡、陈夺回并逮捕5名学生。
12月17日,南京发生珍珠桥事件。
是日,北平、天津、上海、济南、安徽等地赴南京请愿要求抗日的学生代表,同南京学生共3万余人联合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喊爱国口号,散发抗日传单,前往中山路国民党中央党部。当游行队伍行进到珍珠桥时,早已部署在此的国民党军警,对手无寸铁的学生进行了血腥镇压。当场30余人被杀害,尸首被扔进河里,还有100余人受伤,100余人被捕,并武装遣送返回原地。
珍珠桥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各地学生和爱国群众纷纷举行抗议活动,掀起了反对国民党统治,反对内战,要求抗日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