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
2014年养老地产发生了什么
2014年,在养老项目的总体建设中,政府对自身的角色更加明确了,就是保基本。同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比较重要的有15项,大多数是一些概念性的条文,当然也会出台一些特别具体的数字。
在养老床位数方面,这几年床位数增长迅速,实际是与政府倡导的方向有关系。例如北京2014年要求新增1.2万张,上海增长5千张,天津增加6千张,而2015年的总体目标是663万张。
但如今老年人口的状态是低龄化,50后、60后的这批老人是消费主力,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那么需要养老床位。从大量建设的角度也可以看到,床位的空置率非常高,北京的床位空置率为40%—50%,广东省有一半床位闲置,上海的养老机构入住率是70%。床位空置的原因,一是因为老年人口低龄化;另一方面则是有些机构服务差,地段偏,收费高。
2013年底,北京上海中65岁以上老人拥有的床位数是4.2张,全国平均数是3.5张,快赶上发达国家了。然而发达国家计算入住养老院的年龄都是80岁以上,中国则是从60岁以上开始算。中国的养老床位建设并不是赶不上欧美,而是在老年人口低龄化时期,床位建设不易盲目求量,而应该注重基础设施的硬件和软件水平,特别是软件水平。
企业方面则是开发主体出现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开始进入比较快速的建设阶段。而由于住宅领域并不好做,很多房地产商也在谋求转化,这也是今年很大的变化,即很多人觉悟了,养老地产光做住宅销售是不行的。
企业开发的特征依旧是规模特别大,动辄上千亩地的情况依然存在。其实,百余亩的开发项目就已经特别好。规模大,投资就大,定位也窄,主要集中在中高端,没办法延伸到中低端的普通老百姓身上。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政策进行调整。4月份曾颁布一个命令,就是老人专项用地控制在45亩到75亩,新建养老设施服务用地,依据规划单独办理工地手续的,其用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3公顷一下,有几种配建医疗、保健、康复等医卫设施的,不得超过5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