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陈首春
养老床位空置率达40%
2013年7月1日,民政部颁布《养老机构设立和管理》两个办法,以这两个办法的出台为标志,下半年中陆续出台了35号文,40号文。此后,几十个政策文件也陆续出台,政府表现出了强力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各方力量也在政策的推动下纷纷布局养老。养老产业似乎风生水起。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乐观。从养老机构和养老地产两方面来说,过去的六年中,养老床位数从235万张上升到近500万张,整体的行业空置率达到40%。养老地产中也因为土地、金融、税收等因素,没有取得突破进展,更多的地产企业仅仅是在拿地、开发、销售。
养老产业进入了焦灼期,而这焦灼期实际也是养老产业的启蒙期。无论是对需求方还是供给方,还是作为政策制定和引导者的政府而言,可能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对这个产业的认识和心态。“毕竟中国现在经历的是一个超大规模、超快速度、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进程。”
在养老产业的启蒙期,各方需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投资者的引导,第二是消费者的教育,最后是对政府的引导。
目前养老产业没有启动,跟老百姓付不起钱有很大关系。对于消费者的教育而言,首先要调整心态,告诉养老人群养老的重要性;其次要针对消费理念进行调整;第三是要多尝试,尝试新的养老服务、产品等。在政府方面,中国的市场尝试往往会先于政策的出台,对政策有预期是可以的,但更应该是在现行的政策环境下,做现在市场能做的事。
如今中国有超过2亿的60岁以上人口,并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递增,每7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到2050年可能会达到高峰,也就是每3个人中就会有1个老人。2010年的城镇职工赡养比是3:1,2030年时赡养比会变成2:1,2060年是1:1,也就是说每一个工作的人就要负担一位老人。因此,养老金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然而,中国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从2000年的60%多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43%。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出台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中55%就是警戒线,世界范围内八成国家的养老金替代率高于60%,在40%左右只有6个国家。
一个产业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能不能启动起来,并不是看人均GDP,而是要看我们的老百姓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能够体面地、有尊严地养老。这不是一个人均GDP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