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是国际素食日。当天,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患“三高”等富贵病的情况越来越多,愈来愈多的市民开始吃素,其中以年轻女性和老年人居多。
素食渐受市民欢迎
市民于女士是一名素食者,她自3年前练习瑜伽时开始爱上素食。因为瑜伽运动与素食关系紧密,一开始,于女士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吃素,时间不长,她便爱上了素食。“现在我身边不少朋友也都开始吃素,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于女士说。
近年来,市区还出现了以素菜为特色的餐厅。市区一家素食饭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饭店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一开始到饭店吃饭的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尝尝鲜换换口味”、“吃个特色”的心态,然而,慢慢地,这些人大都成了回头客。
市民陈相彤在市区经营着一家素食商店,今年46岁的她经营这家商店已有9年了。走进她的店内,会看到素鸡、素鸭、素香肠等食品。据了解,虽然这些食品名称带有“鸡鸭”等字样,但其实全是由豆制品、魔芋等制作而成,销量一直不错。“素食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陈相彤说,现在市区部分酒店还从她那里采购素食产品,制作全素宴。
吃素多为追求健康和美丽
市民张晓华(化名)是一名素食者,1988年出生的她,今年上半年的体重还在170斤左右,而现在只有150斤了。她表示,她体重下降与吃素有关。
以前,张晓华每天都吃荤菜的,身材偏胖。两个月前,她尝试着每天吃素。她坦言,一开始的时候很痛苦,但是为了有个美丽的身材,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
今年57岁的卢女士也吃素。她告诉记者,她看过相关资料,多过进食肉类会使蛋白质、脂肪等摄入过量,导致体重和血脂、血糖过高,进而可能引发脂肪肝、心脑血管等疾病。去年体检显示,她和老伴都有脂肪肝等症状,从那以后,她们家就很少吃动物肝脏、肉类了。卢女士表示,经过一年多的饮食调整,她和老伴的脂肪肝等症状均有了明显好转。
卢女士说,如今,西红柿、黄瓜、土豆、茄子等都是她家厨房里的“常客”。“厨房里找不到一样荤菜,全是素菜。”她说。
均衡营养是健康饮食的关键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不论是吃素还是吃荤,都不可走极端,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饮食、健康生活,均衡营养才是健康饮食的关键。
“其实,长期单纯吃素并不一定有利于身体健康。肉类能提供大量的蛋白质,虽然大豆也能补充植物蛋白,但质量仍不如肉类。老年人长期吃素会容易导致钙、铁等微量元素缺失,而青少年长期吃素则容易导致身体发育迟缓。”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说。对于女青年希望通过吃素实现瘦身的方式,这名工作人员认为,控制荤菜的摄入确实是减肥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吃素的同时还要吃些鸡蛋等,如果没有鸡蛋等的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的量就会缺乏,这样一来,就会
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等造成影响。
素食并非100%好
素食主义者们很容易就发生营养不均衡的情况,首先就是蛋白质的缺失,在我们体内,有70%左右是水分,而约20%是蛋白质。蛋白质有20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经过复杂的组合形成筋肉、皮肤、头发、指甲、内脏器官还有免疫体等等,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是通过蛋白质才形成的。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是氨基酸,人体有八种氨基酸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有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为条件必需氨基酸,可以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这两种必须氨基酸合成,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对人体也有很大的价值。
无论素食或者非素食,蛋白质不足会引起基础代谢的次数减少蛋白质不足会引起筋肉的数量减少。一旦筋肉的数量变少就势必会使基础代谢的次数也跟着减少。基础代谢数量如果减少,会出现脱毛、贫血、腹泻和浮肿等现象。少吃或不吃蛋白质食物,还会引发很多疾病贫血、腹水、胃肠炎、糖尿病、寄生虫、癌症等。
相关新闻 国际素食日的由来
国际素食日,始于1986年,来源于印度的一个节日,原称“世界无肉日”,定于每年的11月25日,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节日。
该节日主要目的是以关怀动物为基础,推广以植物性饮食取代动物性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