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拟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 立法流程
1994年开始,江苏、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
2005年和2012年全国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提出希望将每年的12月13号,也就是南京大屠杀同胞的遇难日上升为国家公祭日。
2005年,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赵龙提交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由国家领导人参与公祭活动,同时还建议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根据决定草案,中国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 立法确定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2014也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者79周年的纪念日。从1994年开始,江苏、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早在2005年和2012年全国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提出希望将每年的12月13号,也就是南京大屠杀同胞的遇难日上升为国家公祭日。上升为国家公祭日其实也是参考国际上一系列的做法,包括波兰二战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每年也会举办这个公祭日以扩大其影响力,哀悼遇难者也表达对逝去生命的尊重。一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话,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方面可能也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公祭日一些活动的细节。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下午审议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定草案。若草案获批准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3 各国反应
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两份决定草案昨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国对二战历史的记忆在最高立法机构得到重申。德国学者霍尔特曼说,中日争端陷入僵局,而明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时推出这两个纪念日“恰逢其时”,这种“软力量”的展示可能比“用军舰威慑日本侵占争议岛屿有用”。不过,25日在中国的互联网上,认为此类抗日纪念形式应“早点设”的评价不少,用《华尔街日报》的解释说,“历史记忆塑造了东亚,而中国人的记忆中充满着对日本的嫌恶”。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政府正利用二战历史在全球构筑对日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