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控的良性疾病,及时、科学、合理的干预和治疗能降低糖尿病带来的危害。11月5日,在CDS2014糖尿病防治圆桌会议上,中国解放军第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许樟荣教授指出,防治糖尿病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其中,患者的自律性尤为重要,医生治疗方案再先进,也不能取代患者的行为。
有效防治糖尿病
需医、患、政、药、传媒共同努力
在中国,糖尿病现状是发病率剧增,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并发症常见且严重。对此,许樟荣教授认为,“教育管理和规范化诊治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关键”。
那么,糖尿病的教育管理和规范化诊治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许樟荣教授表示,这需要患者、医务人员、政府、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特别是患者自身,应该加强糖尿病有关知识的学习、加强自我血糖监测和贯彻健康的生活方式,尊重和执行医嘱。此外,医务工作者应该贯彻以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科学管理,规范诊治;政府部门要科学管理相关的医保政策、医院规章制度、评审医院的床位、规模等;制药企业要研究、开发更好的糖尿病药物;媒体报道要科学、严谨,更多地进行糖尿病科学普及和糖尿病教育。
错误认识耽误病情
糖尿病患者自律性尤为重要
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不少人仍保持着“预防靠患者,治疗靠医生”这样有失偏颇的观念。其实,任何一种疾病的防治,都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许樟荣指出,治疗手段再多,科学技术再发达,也必须通过医患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糖尿病虽然危害大,但是完全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治疗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自律性非常重要。
许樟荣遇过许多对疾病认识不清导致严重后果的反面案例。有糖尿病病人因为拒绝住院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双脚不保,也有不愿截肢胡乱听信“江湖郎中”导致糖尿病足无法控制,更有年仅24岁的年轻人多次强行出院最终死于高血糖病酮症。
许樟荣提醒,有多个糖尿病人患病40、50年依然控制很好的正面例子告诉大家,在疾病早期可干预的阶段采取不科学的态度,拒绝干预性治疗,小心导致病情恶化,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