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李时珍的外甥柳乔耽于酒色,阴部肿胀疼痛,二便不通,坐卧不能,昼夜呻吟。李时珍认为,湿热邪阻精道,用川楝子、茴香、穿山甲及大剂量的牵牛子,水煎服,三剂而愈。
《本草再新》云其:有小毒,但其他文献认为它无毒。入药较晚,仅100多年历史。《本草纲目拾遗》有记载,以棕红色条粗香浓者为佳。祛风湿、壮筋骨、止痛、逐痹颇效。用时可浸酒饮用。
相传元代萨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记载:昔日越王曾遇一异人得一方,名还少丹。此方极能固牙强骨,生肾水。凡年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更生。少年服之,老而不衰。得遇者宿有仙缘,当珍之,不可轻泄。
传说唐代文豪韩愈(公元768-824年)曾说:“牛溲马勃,俱收并蓄也。”告诉我们这些看似低下、微贱之物,贮而备之可作药用。马勃的药用早在南北朝时被记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
相传,在上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大地烤裂,草木皆枯,河水干涸,人无法生存。一名叫后羿的勇士,擅长射箭,为了人能够生存,他先后射落九个太阳,尚存一个为躲其死,藏在马齿苋下,后羿没有找到。
盐山名医张锡纯云:麻黄为“发汗之主药,以遂发太阳风寒主治大纲”。张仲景云:“夏旺用麻黄汤者,皆不达,若阴邪深入,则无论冬夏,皆所最宜,又何过之有”。
朱本中,字泰来,号凝阳子,约生活于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歙县人,著《修养须知》。
相传同治三年(1864),绮三房雷子纯根据祖传秘方、经多次试验,开发出用于外症和咽喉炎症的新品种??六神丸,取用名贵药材牛黄、雄黄、珠粉、麝香、冰片、蟾酥6味研末,酒化蟾酥为丸,最后以百草霜为衣而成。
从《周易》阴阳思想入手研究《内经》阴阳理论,对准确把握《内经》阴阳理论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最讲究平衡,五彩缤纷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中的五味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若调配得当,可健体益身,若过之则会不利健康。
金元时代战争频繁,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医学产生了各家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伤寒论》对药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视,其煎药方法除了常见的先煎、后下、烊化、对服之外,还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药方法,这些特殊的煎药方法广大中医师在处方医嘱时常常被忽略,而影响到中医汤剂疗效的正常发挥。
庄子提倡顺应自然的养生哲学。他在《养生主》篇中曰:“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督脉居人身之中,不偏不倚,以此作为行事的准则,自然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杜甫是我国唐代大诗人。然而,你是否还知道,就是这个诗圣,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药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