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一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 六节藏象论》说帝曰藏象何如?。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如图所示];象,是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如图所示]。王冰注释说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即是说,脏腑虽然藏于体内,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有征象表现于外。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象学说,即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脏腑系统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诊断治疗规律的学说。藏象学说认为,人
其实古代人也非常的重视养生,而养生融入我们生活的当中的各个细节,如果我们想要保证健康的身体,那么任何的细节都不能放过,饭后这个时间段很容易被我们忽视,那么古人是怎么进行饭后养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吧!饭后先漱口饭后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漱口,这样可以清洁我们的口腔,有利于防止口腔疾病,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并帮助消化。饭后再揉腹饭后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揉腹,这样能够促进消化,有利于身体健康。唐代
清代名医黄元御由京返乡,名噪一时。其女远嫁,生一子,出痘,势甚危,抱归求治,黄一见即怒责道:此症险恶,不过日晡,速行。其女长跪乞怜,黄不顾,呼人急驾骡车送之返。这时烈日炎炎,驾车的人又故而迟迟未能上路,在中途又遇到倾盆大雨,周身淋得透湿。驾车人仍驾车回黄家。这时天色已晚,黄元御率领全家人站立门外,打着灯笼等候女儿归来,并对女儿说:你的儿子可以得生了,这种病,内热已达极点,非用此法不能挽救性命。我默察天时,知道今日午后必有大雨,故想此办法,不然你的儿子岂能得以生存。接着便处以方药,痘果透发而愈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
东汉年间,宫廷御医郭玉的医术高超,经常受到皇帝的嘉奖.郭玉虽身为御医,但见贫苦百姓前來求治,他从不拒绝,而且疗效极好.但令人不解的是,当他为宫中的达官贵人治病时效果反而欠佳.皇帝感到奇怪,便想出一招:令宫中的贵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请郭玉來治病,竟然一治而愈。 皇帝很不高兴,召郭玉入宫,问其原因.郭玉答道:"行医之道必须精神集中,意念专一,治疗疾病方能得心应手.而给达官贵人治病先有四难:一是不尊重医生的意见,总自以为是.二是生活不规律、不检点.三是体质弱,难於用药.四是好逸恶劳.本來有此四难,就已经
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王不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夸张地说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王不留行也叫王不留)两味中药的通乳作用。那王不留不过是一种草的种子,怎么起了这么个怪名字呢? 传说王不留行这种药是药王邳彤发现的,经实验具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可是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邳彤想起当年王莽、王郎曾来过这里的事。 王郎率兵追杀主公刘秀,黄昏时来到邳彤的家乡,扬言他们的主子是真正的汉室后裔,刘秀是冒充汉室的孽种,要老百姓给他们送饭送菜,并让村民腾出房子给他们住。这村里的老百姓知道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标志之一,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中药理论体系便由此发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神农本草经》历来又被简称为《本草经》,之所以将其冠以神农,是因为在西汉及其此前,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讬之神农、黄帝而后始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显然,这是当时的学风使然、文化背景使然。对于该书而言,托名神农不仅仅是一种托辞,而且既有相当长的历史渊源,又有相关的史料为依据。 据现存史料记载,早先是将农耕活动与神农发生联系的,将三皇中的炎帝称
麝香,乃中药材之珍品。它的香味浓烈,保香力极强。屋里哪怕放上一丁点儿,脏气不能停留,蚊蝇不敢进来。故有香气之冠的美誉。《本草纲目》记载:它辛温无毒,有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等功能。主治中风痰厥,神志昏迷,心腹暴痛,恶疮肿毒,跌打损伤等症。据我国和日本研究麝香的专家测试,它含有11种雄麝酮,15种氨基酸。在中成药里,至少有百种以上的方剂配伍中有它,如安宫牛黄丸、小金丹等。 谈起来麝香和捕麝,伏牛山深处的猎人.眉飞色舞,兴味盎然。说麝香是麝身上长的。麝.又名香獐。本地人都叫它獐子。不群居,昼伏
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同去者归,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唐代诗人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根据故事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相思子(红豆)为豆科缠绕藤本植物相思子的种子。现代药理研究,相思子含相思子毒蛋白、相思子碱等。动物试验表明,相思子毒蛋白做腹腔注射,对小鼠艾
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的药店诞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是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批准创建的。当时,王安石基于变法派内部分裂,爱子王雯英年早逝,尤其是自己久病缠身,决定辞职而归隐山林。临别政坛,他命人在首都开封创设一家太医局熟药所,也叫买药所,可以说,它就是现代中药店的前身。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各地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他虽然表示夭变不足畏,但看到那么多病人痛苦的样子,常常深感不安。尤其是当他得知病者缺医少药,有些人又乘机制造和贩卖假药时,更是百感交集。这时,有人提出建议:应成立一个专门
话说豫章赣北某偏僻小县的秦县令,励精图治,廉洁奉公,辖内政通人和,倒也太平。不料祸不单行,这年先是洪水泛滥,后瘟疫横行,秦县令放赈济贫,安定民心,终因心力憔悴,身染疠疫,一病不起。 这日,一位走方郎中身背药箱、手执虎撑来到集市巡寻诊,还未开市却迎面走来了一位衙门捕头,拱手作揖说道:下官是为本县老爷来请郎中看病的,快快随我去给老爷看病。 郎中随捕头前往,一路上想,堂堂县太爷何须找我一个走方郎中看病,万一有个闪失,轻者挨板子,重则坐牢杀头也未可知,心中惴惴不安。他小心地向捕头打听县太
朱丹溪为历史上的养阴派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形成了系统的保养阴精的学术思想。他的保养阴精大法主要体现在静心节欲以制君相之火、节慎饮食以顾护脾胃和慎燥热以防劫阴。 朱丹溪从《黄帝内经》中领悟到,阴气难成而易亏,人体中存在着火易亢水易乏的发病因素。 丹溪认为,外事时时感应于心,五志六欲七情又都统之于心,心易为物所感而妄动。心动则君火动。要使其动而不妄,保养办法是息心静虑,使心不为物欲所迁,情欲所动,正心、收心、养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他吸收了儒家的养生
朱丹溪认识到的欲,并不限于男女之欲,还包括了温柔、声音、颜色、馨香诸动火因素。他说: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夫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他从制约相火出发,把节制食欲放在重要的位置,他说,饮食之欲,于身尤切。因此十分注意食物的选择,以顾护脾胃。 脾胃畅达养生之本 丹溪指出,胃气者,清纯冲和之气也,人之所赖以为生者也。人之阴气依胃为养,保养脾胃,化源不绝,阴精方有所本。他说:胃为水谷之海,多血多气,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气,清和
从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养兔子,并规定,如果死一只兔子,要扣掉他四分之一的工钱。一天,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脊骨打伤。他怕财主知道,便偷偷地把伤兔藏进了豆地。事后,他却意外地发现伤兔并没有死,并且伤也好了。为探个究竟,长工又故意将一只兔子打伤放入豆地,并细心观察,他看见伤兔经常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长工大悟,原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于是,他便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爹喝,爹的腰伤也好了。又通过几个病人的试用,断定黄丝藤可冶腰伤病。不久,这位长工辞去了养兔的活
正,即正气,指人的抗病能力,它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一种力量,同时也是体内正常功能的表现。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就是指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自然修复力,以及人体对内环境的适应能力。 邪,即邪气,指细菌、病毒、理化因素等一切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指由这些因素引起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认为,人体发生疾病,是正邪相争的反映,特别强调正气虚是人体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方面,故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即人的抗病能力充实于体内,则外来的一切致病因素均不可能干扰人体而发生疾病;同时中医学又指出邪之所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