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说这样一句话: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这是范仲淹在青年读书的时代,还没当官的时候,有一次到庙里烧香祷告,对神仙所发的自己的誓言,意思是我范仲淹一生只为老百姓做事,对百姓好的我就做,让我当官,我就当个好的官,如果不让我当官,那就一定让我做个好的医生,也是为老百姓解除痛苦。 这不是一句普通的话,大家切勿等闲看过。这话里面包含了极其坚定的信念。此语与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所发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具有相似的感召力。 过去做医生的地位并不高,都混到与算命打卦的基本是同一个份儿上
众所周知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后人广为传送,有诗圣之美誉,然而,你是否还知道,就是这个诗圣,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药农呢。他一生种药、卖药,在我国药物学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杜甫三十五岁以前,正逢开元盛世,家庭经济状况也好。他刻苦读书,踌躇满志,身体健康。其间漫游中原大地,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类的豪迈诗句。但在这以后的人生旅程中,由于社会动乱、仕途不顺、情志悒郁、劳苦奔波,就使杜甫原来健康的身体逐渐被疾病占领,时常苦于病魔缠绕:百年多病独登台,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这时
我国古代的医药广告兴起颇早,其中以宋代最为突出。如《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赵太丞家,治病兼售生熟药,门前竖起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牌广告四座,突出介绍各种中药丸散膏丹治病的神奇作用,信息传播甚广。南宋御医王继先,祖上传一灵验丹方,名为黑虎。王氏以黑虎王家作为市招,名闻遐迩。汴京城中有一专售疝气药的李家药肆,因为病人少,便请名匠刻制了一头木牛作为市招,结果求药者络绎不绝。宋饶州高姓,世售风药,其商标为一大力士手执叉钩,牵一黑漆木猪,人称高屠,自树商标后,求购风药的病人不断增多。最有趣的是,南宋临安的严某
葫芦,古称瓠、匏或壶,又写作壶卢、蒲芦、胡卢等。古人以壶、瓠、匏三名皆可通称,初无分别。而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芦,在《本草纲目》中对葫芦的品种做了具体的区分。葫芦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0多年。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壶字,呈葫芦形。《诗经》中的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瓠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匏有苦叶》),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七月》)是记载葫芦的最早文字。孔子也曾面对葫芦发出吾岂匏瓜也哉?焉
中医接骨,需要用到药物的辅助。有这样一味中药,它的名字就叫做接骨草。光看它的名字,就可以猜到它的主要功效是什么!您猜的没错,就是接骨!!您知道吗?关于接骨草,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呢!相传,古时候的哈尼族有一位著名的接骨医生,他自采自制的接骨药方,每次医治骨折患者都有意想不到的效疗,人们都称他为接骨神医。有趣的是,这接骨医术并非出于祖传,而是蜈蚣教给他的。有一天,这位哈尼族医生在大树下面休息,突然间他看到一条2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向他爬了过来,便拔出长刀砍下去,直接将蜈蚣斩成了两截。过了一会儿,另外一
靠半支人参就可以夺得状元,这种事情你会相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长卿是信了!这件事是发生在清代咸丰六年丙辰春闱期间。当时的翁同龢是当朝大学士翁心存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两个哥哥分别任安徽巡抚和湖北巡抚,可谓是出身名门。翁同龢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中了举人,他的书法更是非同一般。而孙毓汶是协办大学士济宁孙玉庭的孙子,浙江巡抚孙善宝的侄子,户部尚书孙瑞珍的儿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状元孙毓溎的弟弟。他也是不借门荫,由秀才而贡生而乡试中式,步步上升,再加上书法也是冠绝一时。如果说翁家夺魁心切,意图为其家族锦上
曹操,三国曹魏政权的创建人,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曹操的散文大胆豪爽,不受拘束,与当时的散文家动辄引经据典、迂远空阔相比,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感情。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在现存的20多首诗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短歌行》就是其中之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时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即少康,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后人称他为酒圣。曹操这首诗的意思是感叹时光易逝,时间苦短。同样是这一首诗,在《三国演义》中不是用来表现曹操的文采风流,而是为了
灵芝,众所周知的好东西!在我国古代更是被视为祥瑞之物!更是滋补宁神的中药。关于灵芝,还有一个与天蓬元帅有关的故事,没错就是那个天蓬元帅猪八戒!!灵芝原来是天蓬元帅的千金,因违天规,受贬后托草投胎而来。灵芝姑娘长得特别美,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不足以表达。玉皇大帝虽有三宫六院,可那些娘后嫔妃无一人比得上她。有一天玉皇传旨,宣天蓬到凌霄宝殿见驾。天篷元帅以为自己行为失检,大祸临头,颤颤惊惊地跪在金殿上不敢仰视,喃喃地奏道:陛下宣微臣上殿,不知有何见谕?玉皇一改往常的威严,满脸笑容,说话不再绕圈
中医传承几千年,总有一些名句名言流传而出。长卿给大家整理几条,供大家欣赏!(1)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周礼天官冢宰》)【赏析】远在二、三千年前的周代,我国医学水平已发展得相当可观。根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周代的医事制度和医政设施设立总管医药政令的医师和分管饮食卫生、治疗内外科疾病的各种专科医生如食医、疾医、疡医与兽医;实行治疗分工、疗效考核;制订诊法、治则、疗养常规以及病历保存、死亡原因报告等规章制度。其中医师是掌管医药卫生行政命令的,为众医之长。毒药,各家理解不一,如姚止庵说:藏腑之病
据说将煎药以后将药渣倒到路上,别人踩到药渣就可以将晦气传给他人。当然这只是迷信而已,其实倒药渣是有这样一个故事。被尊为药王的孙思邈,虽是一代名医,却依然置身于民间,游走四方,为百姓诊病疗疾。有一次,他行医路过一个村庄,看见一个老者正把一砂锅中药渣倾倒在大门外,孙思邈就走上前去询问原故。老者生气地说:我得了病请医延治,已吃了十多付药了,病情却不见减轻,故而一气将它倒掉。孙思邈闻言,详细地询问了老者的病情,又仔细地为他诊脉,接着他又蹲在地上拨开药渣,察其所服之药,然后对老者说:老先生的病之所以没治好
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除了那些飞檐走壁、除暴安良的大侠,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数那几位脾气古怪、医术高超的名医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金庸笔下的那些个名医!一、妙术神针马丹阳记得笔者少年时随家父初习岐黄,家父曾授予《马丹阳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其时尚不知马丹阳为何许人也,只是将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消心腹痛,善治胃中寒溜得精熟。及长,读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见有丹阳子马钰,方知此丹阳亦彼丹阳也。据史书记载,马丹阳,名钰,道号丹阳子,南宋末年人。他与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
对于清朝皇帝,大家可能和小巫一样,只听说过同治皇帝死于梅毒,但这也仅仅是民间八卦而已。那么清朝的其他皇帝又都身患哪些疾病呢?快来看一看吧! 盘点清朝列位皇帝患的那些病 1.努尔哈赤:战时外伤恶化,坏疽而死 史料记载,1626年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这里的毒疽就是受伤后引发的气性坏疽了。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发病率低但致命。主要临床表现为伤口肿胀、产气,肌肉皮肤由红肿到发紫发
仙剑奇侠传三的电视剧相信大家都有看过,其中的长卿大侠大家都知道是吧,哈哈,其实徐长卿还是一味中药呢! 蛇痢草 徐长卿是一种祛风止痛、止痒,活血解毒的中药,用于治胃病,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毒蛇咬伤等。其名称由来于一段佳话。 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用了许多贵重药材,均不见效,急得团团转转,只得张榜招贤:谁能治好皇上的病,重重有赏。 民间医生徐长卿看见榜文,便揭榜进宫为皇帝治病。 徐长卿把自己采来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一日两次让李世民服下
医儒不分家,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夫子,大都略通岐黄之道;而悬壶济世的老郎中,也会附庸风雅子曰诗云一把。在宋代,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理念深入人心,济世救民成为读书人的两大抱负。至此便出现了儒医之名。朱肱、许叔微、李时珍等都曾习举子业,而王安石、苏轼、沈括等一大批文坛巨匠,医学功底也十分了不得。因此,书生气很重的古代良医们,常常将中医学的很多知识,用一种非常浪漫写意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构思之奇特,用词之精巧,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下面以隐名、谜语、对联、诗歌、戏剧、小说为
中医与兵法,这两者能拉上关系吗?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髌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向齐国求援。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在战斗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