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及好望角芦荟的液质经浓缩的干燥物。全年可采,割取植物的叶片,收集流出的液质,置锅内熬成稠膏,倾入容器,冷却凝固,即得。它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泻下通便,清肝,杀虫之功,既可供人观赏,更是天然美容师,具有美容护肤功效,素有多用药、家庭医生之称。 天然的美容师芦荟的神奇传说 关于芦荟药用和美容功效的神奇传说 芦荟疗伤的传说:据传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皇帝东征前及东征中,用芦荟治疗伤兵,使得那些受伤而化脓的伤兵,很快痊愈,并再度参战,为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初春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切段入药。它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具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之功,《神农本草经》言其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珍珠囊》言其解骨蒸肌热,消渴,风湿痹,坚筋骨,凉血。 慈禧太后与地骨之皮 关于地骨皮的传说 地骨皮就是枸杞的根皮,枸杞根为什么会叫地骨皮?其中还有一段传说。 话说有一天。慈禧太后觉得胸闷,眼睛模糊。朝廷御医诊治无效。有位钱将军对御医们说起了一件事。原来,他
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秋季至次春采挖。切片,晒干或阴干。生用或醋制用。它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具泻下逐水,消肿散结之功。《神农本草经》言其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商陆还有一个名字叫胭脂草,其扁圆形的浆果熟时呈深红紫色或黑色,民间常用之当作胭脂涂女孩子的额角,故而也有名之为胭脂草的。古人云:胭脂草,女儿心。名字如此之美,其花其果,应该也得和凤仙花相媲美。可是,它却生得极为普通,也不神秘,北方夏秋时山野中非常常见。胭
百合为百事科植物百合或细叶百合的肉质鳞叶。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生用或蜜炙用。它味甘,性微寒,归肺、心、胃经。具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日华子本草》言其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 《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清痰火,补虚损。 润肺止咳 清心安神百合 关于百合的传说: 话说在东海之上,有一伙凶狠的海盗,靠打劫海边的渔民为生。这天,他们乘着海盗船跑上岸,洗劫了一个小渔村。海盗们把财物粮食统统搬上贼船,又把村子里的妇女儿童赶上船,驶向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没过多久,海
炎帝神农,中华始祖。三湘四水,曾是远古中华民族创始人-炎帝神农氏的领地。炎帝神农氏在此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治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怡民情;首辟市场,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田耕的历史转变,实践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跨越。炎帝在率领众先民战胜饥荒、疾病,使中华民族脱离了饥寒交迫、无医无药、颠沛流离的日子。今天,海内外亿万人民皆以炎黄子孙自谓。 遍尝百草,宣药疗疾。远
清代医家中有两个天士,一个是大家熟知的叶天士,即叶桂。另外还有一位大家不大熟悉的吴天士。他们都医案著作传世,叶天士的医案为《临床指南医案》,吴天士的医案为《吴氏医验录》。 吴天士,名吴楚,天士乃其字,号畹庵。清代康熙、乾隆间安徽歙县澄塘人。吴天士出身于医学世家,他的叔祖是著有《素问吴注》《医方考》的吴崑。吴天士自幼习举子业,然每试皆北,中年之后遂以医为业。因其理论素养深厚,临证果断精细,每起大症痼疾,成为当时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医。他平时诊病常自记医案以印证得失,后将所记医案整理成《吴氏医
战国时期,秦国四处发兵,攻占其他六国的城池。士兵常年征战在外,风餐露宿,因此不少士兵患上了腿痛、膝盖痛的毛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得病的士兵都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不少士兵在冲锋陷阵时由于腿脚不便,被对方士兵给杀死。 在部队中有一个随着军队一路南下的年轻军医,不仅亲眼目睹自己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由于腿痛不便被对方士兵给杀死了,而且还看到很多老百姓除了饱受战争之苦外,还同样受到腿病不便的折磨,这让他心痛不已。 于是这名年轻的军医便到深山中寻找能治疗这腿病的药,一路上
换汤不换药是指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却没有变。但是,有不少成语辞典把这条成语中的汤当成是煎药的水。于是有的成语释义便解释为:煎药的水换了,但是药方却没有变。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其实,这是误解,因为大多数成语辞典均注明这条成语的出处是清张南庄《何典》第三回。那么,我们还是看看这部小说中有关换汤不换药的内容吧。 揭秘换汤不换药的由来 在《何典》第三回中,说是活鬼得了重病,去找试药郎中看病(试药郎中是方言,指庸医诊病时以病试药),试药郎中诊脉后给他三五粒丸药,说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在李时珍的邻县,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患腹痛溏泻病已经有五年多了。平时,只要一吃生冷或油腻的食物或瓜果梨,立即就肚子痛得受不了,腹泻更加加重而不止。老人常年被病痛折磨,身体也非常虚弱。为了根治此病,老太太看过许多医生,各位医生都认为是普通的腹泻病,就都依从常理开方,让她服用调脾、升提、止泻、收涩等功效的药物治疗。老人遵从医嘱抓药吃了之后,非但腹泻未能消除,反而更加严重。难道没有救了?老人和家里人深感绝望,抱头痛哭。 后来,有人告诉老妇人家人说蕲春县李时珍大
清代医家中有两个天士,一个是大家熟知的叶天士,即叶桂。另外还有一位大家不大熟悉的吴天士。他们都医案著作传世,叶天士的医案为《临床指南医案》,吴天士的医案为《吴氏医验录》。 吴天士,名吴楚,天士乃其字,号畹庵。清代康熙、乾隆间安徽歙县澄塘人。吴天士出身于医学世家,他的叔祖是著有《素问吴注》《医方考》的吴崑。吴天士自幼习举子业,然每试皆北,中年之后遂以医为业。因其理论素养深厚,临证果断精细,每起大症痼疾,成为当时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医。他平时诊病常自记医案以印证得失,后将所记医案整理成《吴氏医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最善用温补法,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段急智解危的故事。 一户王姓人家有个儿子,刚满1岁。一日,母亲随手拿一枚钉鞋的圆铁钉给儿子玩,小孩不知,误入口中,吞到喉间出不来。母亲见状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将铁钉倒出,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连呼救命。 恰好张景岳路过这里,他见状急问明事情的由来,断定铁钉已入肠胃,命其母将小儿抱正。小儿父母早吓得六神无主,连声哀求张景岳想想办法。 张景岳记起《神农本草经》上有铁畏朴硝一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历经唐四代皇帝,享年81岁。她在唐代政治舞台上潮起潮落了50多年,直到晚年,仍然耳聪目明,齿发不衰,还拥有着靓丽的容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武则天的养生秘诀到底是什么? 图为武则天剧照 养生第一招:禅修养生安神志。 《资治通鉴》记载,贞观23年(公元649年)5月26日,唐太宗李世民遗诏,命武才人出家于感业寺。武则天共在感业寺当了5年的尼姑,期间她整日参禅打坐,修身养性,学到了佛家气功结跏趺坐功法,这也成了她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都市
康熙,在清宫戏如此泛滥的今天,想必诸位都不会陌生。在位61载,享年69岁的清朝康熙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位治国有方的皇帝,一生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平常注重自身医疗保健,熟谙养生之道,有关他的医疗保健轶事颇多,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康熙皇帝与茯苓饼的故事。 康熙与茯苓饼 患天花死里逃生,茯苓饼康复龙体 康熙幼时出天花,大病初愈时,身体虚弱,尤其脾胃不和,积食拉稀,太医们会诊研究,认为用药和进补皆非良策,缘于小主子在出天花时药吃得多了。康熙哭着不肯再服苦口的汤药,太医们一时束手
大家看到太子参这三个字,有没有觉得奇怪!为什么这味中药要叫做太子参这样的名字呢?为啥不叫阿猫参、阿狗参?这里有两个故事,仅供大家一阅。 太子参传说一: 相传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游历到南京,住进一家客店。晚上听见有一妇女的呻吟声,便问店小二:隔壁何人患病?店小二回答说:是贱内患病,已有几天了。有病为何不去求医?李时珍颇感不解。店小二说: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虽然在此开店,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买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盐 李时珍听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随店小二进入内房。李时珍边
传说很久以前,天宫神医吕纯阳曾装扮成游方道士到人间采药。一天,他路过一村庄,见路边一老婆婆手捂肚子翻滚呻吟,即从葫芦里倒出3粒药丹给老婆婆服下。不料,老婆婆服药后不但不见效,反而病情更加恶化,吕纯阳急得满头大汗,束手无策。这时,一白头老翁赤脚闻声而至,伸手摸摸老婆婆的额头,又搭搭脉说:是风寒攻心,我取点药马上就来。说罢拿起锄头到屋后挖起一枝绿叶小草,将其根部黄色块状的物体切片加水,煮开后放上红糖,让老婆婆喝下。老婆婆喝下后顿时周身汗出,腹痛消失。老婆婆称赞说:姜老头,你真行,药比天上的吕仙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