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又叫做地黄、生地、地髓等。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关于生地黄止血传说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宋代方书《信效方》中,记载有一则关于生地黄的生动故事。该书作者在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一次外出验尸,当地保正赵温却没到验尸现场。他就问当地人:为何赵保正不来?回答说:赵保正衄血数斗,昏沉沉的,眼看有生命危险了。后来他见到赵保正,只见赵的鼻血就像屋檐水似的不断滴着。他马上按平日所记的几个止衄血
牛黄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甘,凉。归心、肝经。有熄风止痉,开窍化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相传有一日,扁鹊正准备将煅好的青礞石在桌上研成细末,为邻居阳文治疗中风偏瘫后的痰壅。门外突然喧闹阵阵,扁鹊出门问其原因,原来是阳文家的一头大黄牛近来日渐消瘦不能耕作,儿子阳宝请人将牛宰杀,发现牛胆囊中有异物,众人感到奇怪,于是拿来请扁鹊诊视。扁鹊从中取出几粒蚕豆大小的石头,擦拭干净后回到桌前,推开礞石,准备细看这奇怪的石头。这时屋外一阵惊呼,阳宝奔来告急:家父一口气上不来,又在抽搐
在东汉时期,南阳有个70多岁的名医沈槐,他终生未娶,膝下无儿无女。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沈槐也就日渐忧愁,他不甘心自己的一身好医术,就这样后继无人。如此一来,整日愁眉不展的沈槐身患重病,眼看着就要离开人世。 沈槐的邻居是个好心人,很是同情沈槐的境遇,他知道张仲景是当世名医,就以沈槐的名义请张仲景前来看病。张仲景本来和沈槐就有交往,现在又见他身染沉疴,他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来到沈槐的住处。 经过一番诊断后,张仲景很快就开出了方子:粳米、小豆、小麦、大豆、黄黍各一斤,煮熟后搓成
当归,又叫做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等,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适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头昏目眩、心悸疲倦等症。当归,尽人皆知的补血良药,含有当其实而归的意思。据传古代云南边疆某村庄有一青年药农,新婚不久,为生活所迫,要进山挖药。其妻依依难舍,青年也甚为留恋,在含泪惜别时,嘱咐爱妻在家里艰苦度日,如果三年不能归家,允许她改嫁。哪知青年一去三年,由于山深林密,路途遥远而无法通讯。三年来妻子见丈夫全无消息,忧虑交加而致气血并虚,得了严重的妇女病。婆婆见媳妇形体日瘦,神情日疲,茶饭
何首烏是蓼科蓼族何首烏屬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是何首烏為中華九大仙草之一。我們都知道何首烏有治療黑發的功效,很多洗發水中都含有何首烏的成分。對于何首烏治療白發還有一個傳說,下面我們來看下: 關于何首烏治白發的傳說 在唐代有一個姓何的人,體質虛弱,沒有子嗣,也就是患了不育癥。后來,經人介紹,他長期堅持服用何首烏,治好了不育癥,生了兒子,他于是改名叫何能嗣,意思是能傳宗接代了。 何能嗣的兒子、孫子也都長期服用這種藥,他的孫子年齡很大了,須發都是烏黑的,他就給孫子改名為何首烏。傳說
我们已经知道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其直接矛盾是伏病因子引起的经络阻塞,导致脏器的糖利用效率下降;然后引发了胰岛素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紊乱,导致胰岛系统损伤或坏死。其根源是湿因子,本质是湿火因子、湿度因子引起胰岛素抵抗,痰淤导致胰岛系统彻底破坏。 中药地骨皮靶向治疗糖尿病 关于中药地骨皮的传说典故 话说有一天。慈禧太后觉得胸闷,眼睛模糊,朝廷御医诊治无效。有位钱将军对御医们说,他母亲也曾患过类似的病,后来,一位土郎中挖来枸杞根,洗净后剥下根皮,嘱其煎喝服用而病愈。众御医闻之
张子和,名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张子和是近代大医学家,在医学理论上有很多创见,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攻邪派的开山。张子和强调病因多为外邪伤正,治病善用汗、吐、下三法,因此其以善用攻下而闻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他治疗产后久泻的典故: 通因通用法,即采用通利之剂治疗具有通泄症状的病证。患妇产后久泻,通常多虚多寒,不可妄用攻下,但张子和却攻字当头,专以甘遂、大戟、牵牛、大黄、芫花、三棱、莪术、槟榔、木通之类峻猛攻下破气之剂,猛药缓行,泄水泄湿,以攻为补,并收奇效,
金银花,三月开花,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过一到两日则色黄。金银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更是中医里治疗痢疾的要药。在中药典故里有着关于金银花的传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很久以前,栾川一带痢疾大流行,因得不到及时治疗,死者不计其数。当地有个财主认为这是发财的机会,便雇用了几名药工,开了个药房,抬高药价,牟取暴利,害得老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一日,不知从何处来了两个孪生姐妹,长得天仙一般。姐姐金花,发髻上别一支亮闪闪的金簪;妹妹银花,发髻上别一支亮闪闪的银簪。不知谁帮的忙,
明清时代,在安徽安庆民间,游医郎中身背药篮,手摇虎撑走街串巷,行医兼采售中药。所谓虎撑,是指一种用铜或铁做成的环,是游医郎中行医的标志。说起这种虎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游医郎中行医的标志虎撑 相传在唐代,名医孙思邈一天进深山采药,刚到半山坡,忽见面前跪着一只斑斓猛虎,张开血盆大嘴,向孙思邈发出痛苦的呻吟,显得十分悲哀可怜。孙思邈定下心来,朝虎口望去,只见老虎的喉中卡了一根长骨,孙思邈知道老虎正向他求救,心想,取这根骨头很容易,但是用手将骨头取出时老虎会护痛,只要虎口一合,我的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已经数千年历史。而当今的称谓是相对西医而言的,在西方医学尚未流入我国之前,中医本不叫中医,而是有独特的内涵和丰富的称谓。 岐黄:源于《黄帝内经》的称谓 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岐黄之术。自然,岐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青囊:名医华佗的典故 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
这是清代名医傅青主的故事。 一次傅青主家来了一位满脸愁容的男子,为妻子求治。 据来者说,他和妻子婚后相敬如宾,恩爱甜蜜,几乎从未红过脸。前些日子,因事发生争吵,过后,妻子就得了病。原以为其妻只是一时不乐,无甚大碍,岂知病况日重以至卧床不起,药剂服过不少,身体却不见好转。他实在没了辙,特意来求助名医傅老先生。傅青主听罢患者家属主述,又详细问了一些有关情况。他顺手捡起一块石头,嘱咐男子回家用文火煮软当药引。结果,夫人的病治好了。 傅青主后来对男子解释说,石子是没法煮软的,可是,
杯弓蛇影,是我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典故,它的出处是《风俗通义怪神》。 这个典故的内容是这样的: 秦朝年间,陈留县(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有个叫何解元的人,有一次他到朋友赵修武家里赴宴饮酒,喝了数杯酒后,忽然发现杯底有条小蛇,他把酒喝干以后又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但是他回家后常认为自己吞了小蛇,天长日久地就觉得心中疼痛,而且总感到小蛇在腹中逐渐地长大,在不断地啃咬自己的五脏。他的病也日益沉重。 转年他依旧到赵修武家赴宴,这次他非常小心刚拿起酒杯,又见酒杯
古代君王喜爱炼制长生不老仙丹,其实哪能长生不老,但记住苏轼的四句长寿歌,也能延年益寿。 无事以当贵。苏轼的意思是不要太在意功名利禄和荣辱得失,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认为,正气是人体保持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正气充足,病邪就无从下手。这相当于国防力量强大了,内忧外患减少很多,国家就会安定。 早寝以当富。早睡的生活作息规律对健康也非常重要。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黄帝问为什么远古时代的人超过50岁了依旧动
牡丹是花中之王,象征着华丽与富贵,被世人争相赞颂,而牡丹的干燥根皮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名为牡丹皮,简称丹皮。它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肾经,具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效,配生地可治血热或劳伤吐血、衄血;配桃仁和银花能治血滞经闭与疮毒。关于牡丹皮入药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有个老花农,整天伺候牡丹,为了冬天也能看到牡丹,他想了一个办法:春天拿张纸,拿杆笔把牡丹画下来。从幼芽出土就画,一天画一张,一直画到落叶。因为他年年画,时间长了竞画了几箱子,地里没了社丹,就看纸上的。有人要买他的画,他不卖,像宝贝似的保存
白花蛇舌草首载于《广西中药志》,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带根全草,简称或别称蛇舌草、蛇舌癀、羊须草等,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其性味微苦、甘而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具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等,近年来,还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尤其是消化道癌症。小故事:从前有一位名医,受邀去诊治一名重症患者。患者患胸背憋痛多天,低热缠绵,咯吐脓痰,经过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这位名医诊病阅方,苦思冥想,一时也找不到治病良方,疲乏间伏案打起盹来。恍惚中,他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