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庆长假正在渐行渐远,回想一下,整个国庆期间,涉及到吃、穿、住、行的各个行业都红红火火了一番。例如,粮油行业就在国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消费旺季。
说到粮油,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保健大米”?比如“竹营养米”、“麦饭石大米”、“高钙富硒大米”。
超市里有时也能见到。根据出售“保健大米”的商家说法,这种大米里加入了矿物质、钙等营养元素,咱们吃着米饭就能对身体起到保健的作用。
可是,“保健大米”真的有“保健”作用吗?它们的功效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呢?
在购物网上输入“保健大米”,跳出来的产品五花八门,包括“高钙富硒大米”、“麦饭石大米”和“竹营养米”等。其中不少还标注“专门给儿童吃的大米”,强调其营养元素比普通大米高出好几倍。
在一些超市里,各种不同名称的保健大米也总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价格也要比普通大米高出几倍以上。虽然商家宣称保健大米功效丰富,但实际购买的消费者并不多。不少消费者表示,现在食品宣传的噱头太多,真假难辨。
消费者:我不会买,我觉得有可能是假的,是广告的一种噱头。除非有权威部门验证,我才会买。
“高硒米”、“生态米”、“麦饭石大米”等保健型大米,是否真如宣传的那样,能给人的身体带来更高的营养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朱智伟表示,市场上的保健概念米,多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是一种商业销售策略。
朱智伟:米里面到底有哪一些功能起哪些作用呢?确实没有实验动物来证明了,这里面可能要分辨一种情况,比如说有一些微量元素人体必须的,那么这个对人体的健康肯定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宣传他有什么治疗作用,有什么功能性特别强的,这个就是需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证明,提供作证这才行。
朱智伟举例分析说,“富硒大米”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土壤中硒的含量比较高,水稻直接从土壤吸收生物转化,这是安全的。但如果采用喷施叶面肥,操作不当会让大米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
朱智伟:富硒大米中的硒是个有争议的元素,人体缺硒会得克山病,但硒含量多也会重金属中毒。
按照商家的介绍,“竹营养米”是把竹子的提取剂和大米结合在一起,让大米的外表变成绿色。
朱智伟:叶绿素会降解呈黄绿色,想要维持绿色,要么使用抗氧化剂等添加剂,要么直接添加色素,这就给不法商家提供了造假的机会。
此外,“麦饭石大米”是将麦饭石的功效嫁接到大米上,宣称是最安全的大米。朱智伟指出,水稻吸收麦饭石还是有选择的,不可能全部转化,吸收了哪些成分、是否安全,都应该以试验数据来说明。
朱智伟:吸收到水稻的麦饭石成分的形态和结构肯定与麦饭石的不一样,麦饭石属火山岩类,其主要矿物质是火山岩。如果把麦饭石颗粒和麦饭石生物有机肥作为作物的底料,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大米微量元素可能会多一些,口感可能也会好一些。但说麦饭石有这个功能,种出来的大米也就有这样的功能,这是不科学的。
朱智伟还指出,麦饭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无机的硅铝酸盐,铝易蓄积在大脑中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朱智伟表示,大米是日常主食,人们难以控制摄入量,不赞成将大米用于保健。食品就是食品,不应把它功能化。
朱智伟:从我们搞水稻和大米研究的角度,我们不提倡在大米里添加任何成分,包括国家也不提倡在大米添加其他成分。其实大米本身就含有很多营养,不需要再添加别的东西。
看来,从实际保健疗效上看,这些“保健大米”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反而有可能给不诚信的商家提供可乘之机,让他们浑水摸鱼,最终危害“舌尖上的安全”。所以,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这类大米时,一定要慎重。大米本身就已经很有营养,不提倡再添加别的东西。食品就是食品,不要把它功能化。
在选购大米时,首先,正常的大米颗粒大小均匀、丰满光滑,有光泽。如果米粒颜色不正常,如显青绿色或色泽暗淡、凹陷处有黄色或淡黑色污点、芽胚部白色成分少等,有可能是掺油米或陈米。
当然,还可以将手在米中上下反复插几次,如果手上留有米粉、糠皮等杂物,是正常米;如果手上光滑、油腻、发亮、无粉末,也有可能是掺油米。
另外,还可以取少量大米用手摩擦发热,然后闻其气味,好大米具有清香味,没有异味;或者是取几粒大米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口感微甜,没有异味,就是好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