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政策信息

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7-01-23 来源:发展改革委网站
专栏 3:重点生态工程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调整省级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实施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对 25 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
15-25 度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退牧还草工程。优化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内容,扩大工程实施范围,适当提高
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安排草原围栏任务 1.5 亿亩、退化草原改良 4000 万亩,建
设人工饲草地 500 万亩、舍饲棚圈 30 万户,开展岩溶地区草地治理 500 万亩。
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工程区内森林管护,加快营造公益林;强化中幼林抚
育,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着力培育后备资源,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森
林蓄积量。
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管护能力建
设。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
区天地一体化监测核查体系,开展资源本底、生物多样性、外来入侵物种、保护
绩效和管理机构状况等调查评价,有步骤地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
的居民和单位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针对西部地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
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符合条件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加强湿
地保护恢复,恢复和重构湿地生态系统。
石漠化治理工程。继续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等省(区、市)岩
溶石漠化地区开展石漠化治理,恢复林草植被,封山育林,人工造林。
水土保持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以生态修复为突破
口,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加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加大对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
植物的拯救保护力度。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湿地封育 1413.6 万亩,沙化土地治理 153
万亩,封山育林 120.5 万亩,人工造林 249 万亩,退牧还草 6150 万亩,黑土滩
治理 545 万亩,开展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封山育林与水源地保护 111.6 万亩,沙漠
化土地治理 5.1 万亩,湿地保护与建设 446.5 万亩,沙化草地及黑土滩治理 319.5
万亩,开展水土保护工程和冰川环境保护工程及科技支撑。
柴达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面积 22.1 万平方公里。
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工程。建设优质稳定多年生人工草地,配套建设饲
草储藏库,推广应用饲草播种加工贮运机械,治理 1750 万亩已垦撂荒草原。 工程。加强南疆等地区盐碱地治理。强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保护管理,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
点。开展湿地保护和退耕还湿,到 2020 年恢复退化湿地并
适当扩大湿地面积。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完善支持政策,改
18
进管理方式,提升工程实施效果。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
补助奖励政策,根据牧区发展和中央财力状况合理提高禁牧
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
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
第二节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完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流、耕地等领域生态
保护补偿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产出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逐
步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结合脱贫攻坚开展生
态综合补偿试点。坚持中央引导、地方为主,推进地区间横
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探索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
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多元化补偿方式。探索开展长江中上
游省际水环境生态补偿、高原生态补偿等试点。加强顶层制
度设计,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立
生态保护补偿部际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和落实各项任务。
第三节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长江干流和乌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环境保护,加
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保护好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筑牢长江
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大黄河上游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力
度,启动实施黄河白银段和宁夏段、甘肃“两江一水”(白
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渭河源头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
程。对额尔齐斯河、伊犁河、霍尔果斯河、湟水河、雅鲁藏
布江、金沙江、岷江—大渡河、怒江、澜沧江、红河、西江、
19
嫩江等重要河流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加强额敏河、克鲁伦
河、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疏勒河、清水河等河流以及
青海湖、滇池、洱海、抚仙湖、草海、瀛湖、乌梁素海、呼
伦湖、贝尔湖、艾比湖、博斯腾湖、沙湖、腾格里湖等湖泊
综合治理,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治理。
加大黄土高原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地区、
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开展水污染防治,严格
饮用水源保护,全面推进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等水源地
环境整治,加强供水全过程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重点对
天山北坡、吐(鲁番)哈(密)盆地、河西走廊等地区实施
地下水保护和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实施土壤和水污染防
治,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水污染治理试点。加大大气污染
防治力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
除尘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实施成渝城市群、乌鲁木齐区域
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
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继续推进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和
无机废弃物收集转运。
第四节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大幅降低
资源消耗强度。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和全民节
能行动计划,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突出抓好工业、
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将能耗指标控制在
20
国家约束范围内。促进煤炭、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金
属、磷化工等行业绿色循环低碳高效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
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对环保、能耗、安全生产达不
到标准的,对生产不合格或淘汰类产品的企业,依法依规有
序关停退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水资源消耗
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产
资源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加强生活垃圾分类
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支
持甘肃白银开展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试点。推进煤矸石、矿
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
综合利用。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
环化改造,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低碳循环
发展,不断降低碳排放强度。
第五节 健全绿色发展机制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
革。推动环保市场发展,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
水权交易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
建设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
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快建
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清洁生产审核、环境信息
21
公开等制度,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绿色信贷试点,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
制。把环境保护与治理纳入政绩考核。大力推进环保、节能、
低碳、节水、可再生循环等绿色产品认证,开展西部区域有
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活动。
第六节 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减灾,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综合防范能力。加快自然灾害监测预
警、信息管理与服务、风险管理、工程防御、应急处置与恢
复重建、区域联防联治等能力建设,加强部门间应急联动。
开展灾害易发区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对灾害隐患进行排查
和综合治理。对威胁县城、集镇和人口密集区等重大山洪地
质灾害实施治理,对威胁农村居民的小型山洪地质灾害实行
除危排险和搬迁避让。编制社区自然灾害风险图。统筹搞好
农房抗震改造。加大基层救灾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支持力
度,加强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推进西部地区救灾物资储
备库建设,进一步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加快科技成
果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大防灾减
灾救灾科学知识普及力度。继续做好鲁甸地震灾区灾后恢复
重建工作,提升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