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养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十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民营养行动计划等专项行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推进全民健康科技工作,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引导群众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促进及健康素养传播活动。面向社会宣传倡导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理念,面向老年人及其家庭开展知识普及和健康促进,结合老年人健康特点,开发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养。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到2020年,15岁及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比2015年下降3个百分点。强化戒烟服务。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以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群及性传播风险高危行为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大力普及有关毒品滥用的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相关知识。
(十三)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教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让体育健身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创新全民健身体制机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建设。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加强全民健身科学研究,推进运动处方库建设,发布《中国人体育健身活动指南》,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建立“体医结合”健康服务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运动指导体系,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35亿。
(十四)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素养。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和特殊职业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重点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
(十五)大力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总结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及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验中心,打造宣传、展示、体验中医药知识及服务的平台。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实现“2020年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10%”的目标。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