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国务院开始在全国部署开展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一年多来,北京市的做法引人注目。今年3月,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3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中,北京市以94.5的总得分在全国排名第一。
2013年8月16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式挂牌成立,到当年11月1日北京市所有街道、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全部正式履职,用时不到100天;从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北京市药品监管局完成历史使命,到重新组建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过渡期不到100天;从原来分散在5个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到共同汇聚到一个部门形成5000人的监管队伍,整合不到100天。低调的转身,华丽的亮相,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北京创造了全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奇迹。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北京用时最短,监管触角伸得最长,全市322个街道、乡镇100%均都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张志宽认为,“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有与其他大城市一样的共性问题。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波及所有区县,此时如果按照属地管理,监管力量就会在处置事件的过程中各自为政,力量内耗。大城市,市场大、流通快,此时要应急反应、快速处置,强调辖区概念的属地管理就不合适,要让监管力量发挥最大的边际效应,就要实行垂直管理。”
鉴于全国许多省市实行的都是属地分级管理,而且既然让区县政府担负地方负总责的任务,就要把机构放在地方政府手里。为此,张志宽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模式设想,即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目前,北京市级、16个区县和322个街乡均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在最为偏远的乡镇也都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同时,市政府将原食品安全委员会调整为31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构建了市、区县、街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组织体系。
目前,北京市级、16个区县和322个街乡均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在最为偏远的乡镇也都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同时,市政府将原食品安全委员会调整为31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构建了市、区县、街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