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专家认为,很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如何有效避免癌症的发生?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及早发现身体的异常不适,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癌症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防癌体检。
健康检查不等于防癌体检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肿瘤科主任朱军每周出两次门诊,上午门诊一直拖到下午。尽管这样,还有不少患者加不上号。
朱军说,只治不防,越治越忙。不要等到有了肿瘤才来治疗,关口一定要前移。
癌症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指癌症一旦发生,如何在其早期阶段发现它,予以及时治疗。三级预防即诊断与治疗后的康复,以提高生存质量及减轻痛苦和延长寿命。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说,从目前收治癌症病人的情况来看,很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癌症并不可怕,正确认识癌症,做好一级预防,可以更好地避免癌症发生。
在媒体工作30多年的李先生,单位每年都组织健康体检。让李先生不解的是,一次体检也没落下的他,硬是没能早期查出癌症来。
“健康体检不等于防癌体检,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赫捷说,前者是为了发现身体上存在的健康问题,但通常不包括肿瘤筛查,后者则属于专业性的肿瘤筛查。健康体检虽然也能检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由于对体检对象和医生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
朱军说,如果想要全方位排查早期癌症,体检必须更加全面和完善,还需“加餐”,并且真正确诊还需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肿瘤体检需要细致的影像学证据;同时需要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这些在常规健康体检中无法达到。
赫捷强调,防癌体检是一种更加专业的体检方式,目的是发现早期肿瘤或获取受检者高危因素从而预防肿瘤发生的专业检查方法。到目前为止,肿瘤都有经过医疗实践证明有效的诊断方法,不同的肿瘤类型需要不同的检查方法。比如,实性脏器的肿瘤检查,需要影像学的检查,空腔脏器需要内镜检查,体表肿瘤需要触诊或超声检查等。
及早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无疑会使癌症治愈率大大提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蔡建强说,癌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体检之外,我们应该多留心身体的某些细微变化,捕捉蛛丝马迹。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肤、唇舌或其他部位有可触及的硬结或不消的肿块,在不明原因的不适持续两周,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长时间的身体不适,一定不要坚持,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高危人群须定期筛查
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肿瘤筛查防癌于未然?
朱军强调,“如果每个人都要去做防癌筛查,甚至列为一项带公益性质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没病去‘找病’,这样既不切合实际,更不符合当前国情,也没有这个必要。如果纳入医保报销的话,也负担不起。防癌筛查一定要针对特定的高危人群,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果有吸烟史,每天抽烟的包数乘以吸烟的年数大于20的话,一定要做肺癌的筛查。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认为,癌症筛查除了考虑经济条件外,成熟筛查技术是关键。要通过筛查能够发现早期癌症,并能够实现早诊早治,如此筛查在技术上才是可行的。
王宁在2012年曾争取了11万元的经费,从312名肺癌高危人群中筛查出3名肺癌患者。这次筛查通过低剂量螺旋CT平扫的方式进行检查。一次CT相当于做30次胸透,筛查将辐射的剂量降到最低。CT图像由于造影剂剂量低,图像不太清楚,担心漏掉而由双人签字认可。
我国是个乙肝大国,病毒携带者1个多亿。25%的携带者会患有肝炎,最终会发展成为肝癌。每年有40多万人死于肝癌。作为肝癌专家,蔡建强认为,对于肝炎患者,通过每年一次的定期筛查,肝炎发展成肝癌的链条就可以阻断。国家应建立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医生的培训和设备的购置。
赫捷认为,适合做防癌体检的人群(癌症高危人群),包括具有家族遗传因素的、有不良嗜好的人群、某些与癌相关的慢性病、职业易感人群和个体特殊易感人群。
他认为制定防癌体检计划十分必要。尽管每种癌的高发年龄段各不相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的患病风险会越来越高。50岁以上的人士应定期进行防癌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防癌体检,有些高危人群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每半年做一次检查。
对于30—50岁之间的人士,赫捷认为,目前我国癌症发病有低龄化的趋势,中青年人也不宜忽视防癌体检,过了30岁就应该制定自己的防癌计划,属于癌症高危家族的人士应从20岁开始就进行防癌。
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癌症是抽出来的。临床数据显示:与吸烟有关的癌症约占30%。吸烟不仅与肺癌有关,与口、咽、喉、食管、胃、胰、肝、膀胱、尿道、宫颈癌等均有关。烟草中有4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跟癌症相关的有69种。
癌症是吃出来的。与饮食有关的癌占35%。咸鱼、咸菜等腌制的食品中有大量的亚硝胺。高脂肪饮食与结肠、乳腺、前列腺癌有关;食物中纤维素少与结肠癌有关。
王宁说,以前我国食管癌高发,人们吃糠吞菜,吃的粗粮比较多,容易划伤食管。划伤的食管来不及得到修复,长期累积下来,容易患食管癌。
如今生活好了,吃肉吃得多主食吃得少,产生的废物少,在大肠中沉积的时间长,产生的毒素多,患结直肠癌的比率大增。类似食管癌这种“穷癌”在大城市中已经淡出,取而代之的是结直肠癌等“富癌”患病比例的上升。
然而,远离癌症并非“空话”。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提供了数据支持。他说,我国总体癌症死亡中的57.4%可预防与避免,明显高于全球35%的平均水平。与慢性感染和烟草有关的癌症风险分别是29%和22%,这两个风险如果得以控制,可以大大降低患癌风险。
乔友林指出,我国最常见的感染致癌因子是幽门螺杆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这不仅取决于普遍的疫苗接种、公共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更取决于每个人的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