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摄入脂肪有损健康。说到脂肪,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身上的赘肉,误以为它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过多摄入脂肪的确会增加人发生肥胖的危险,还会增加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日常饮食中,控制好脂肪的摄入量,并学会选择脂肪是关键。脂肪是由脂肪酸组成的,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胆固醇、维护心脏健康有益,多来源于植物油如橄榄油、葵花籽油、坚果、深海鱼油等,可以适量吃;饱和脂肪酸只要来自动物油油脂和肥肉,反式脂肪酸多藏身于加工食品中,应尽量少吃。
误区二:红皮鸡蛋更有营养。鸡蛋营养丰富,是很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很多人想“优中选优”,青睐红皮鸡蛋或柴鸡蛋,认为它们营养价值更高。其实,不同品种的蛋类,包括红皮鸡蛋、白皮鸡蛋、柴鸡蛋、鹌鹑蛋、鸽子蛋等,虽然价格相差较大,但营养成分大致相同。虽然鸡蛋中的微量营养素会受到禽类的品种、饲料,季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宏量营养素基本稳定。关于鸡蛋还存在一个误区,很多老年人担心吃蛋黄会引发高血脂,所以只吃蛋清,这样就白白浪费了多种营养素。其实,正常人每天吃一个鸡蛋对血清胆固醇浓度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是高血脂患者,每天吃一个鸡蛋或两天吃一个鸡蛋即可。
误区三:糖类是糖尿病元凶。“我不吃这个,太甜,怕得糖尿病。”这句话我们常听到,它代表了一种典型的错误观念,那就是糖是引发糖尿病的元凶。虽然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高血糖,但它是由胰岛功能失调引起,与摄入的糖关系不大。当然,如果你已经确诊为糖尿病,就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的“糖”摄入量,把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如果你没有患糖尿病,摄入糖并不会导致你患上该病。我们所说的糖,在营养学上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它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许多食物本身就含有碳水化合物。另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会加进去糖,叫“添加糖”。我们需要的是来自食物中的“天然糖”,主要来源是谷类食物,而饮料、糕点、糖果等食品中的“添加糖”要少吃。
误区四:吃坚果让你发胖。坚果中的脂肪含量的确比较高,为44%~70%,但其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很多人担心吃坚果会发胖,但多项研究证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研究人员让受试者每天吃50克坚果,持续吃近6个月,结果发现,受试者的膳食中增加了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镁和铜的摄入量,降低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但体重没有明显变化。这是因为坚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容易产生饱腹感,而且膳食纤维还能降低脂肪的吸收。
误区五:野菜更有营养。近些年,野菜成了餐桌上的时尚,荠菜、扫帚苗、苦菜等“野味”备受推崇,几乎成了“健康”的代名词。但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知识,野菜属于蔬菜,其营养成分和普通蔬菜差不多,并没有格外出众,同样是含水分较多,绿色的野菜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核黄素含量丰富,钙、钾、镁等矿物质含量也较高,而且膳食纤维丰富。但是,野菜不宜多吃,它没有成为“家常菜”一定有它的原因,所以偶尔尝尝鲜、改善一下口味还可以,不宜天天吃、大量吃。需要提醒的是,路边生长的野菜容易受到污染,最好不要采。一些野菜制作时需要经过煮或浸泡来去毒后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