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等科研人员最新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调节肽——血浆血管紧张素II,与H7N9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高度相关。
这意味着,H7N9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可以预测了。
昨天,《自然·通讯》执行主编Ed Gerstner(印格致)先生现身浙江大学,第一次和本地记者交流。这位在科学上“难以取悦”的编辑,这位生活中热情饱满、带着艺术气质英国绅士,给大家带来了满满一下午的欢快。
中国的科研令人兴奋
这就是我为什么来中国工作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科学家发表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总数,从2001年的1.85%增加到了2011年的11.3%,名列全球第四。
在这样强大的增长趋势之下,2012年底,著名的《自然》出版集团进驻中国,率先在上海成立编辑部。
“我之所以成为自然出版集团的编辑,是因为我非常想要了解,研究者们在研究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从什么地方获得灵感,想要追寻哪些答案?这个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我可能是这个世界上,除了论文作者(们),第二个(批)最早了解到一项新研究的人。”印格致对记者说。
“这也就是我现在为什么在中国工作,因为中国的科学领域正在经历非常激动人心的时期,有各种各样的新的研究正在进行。我希望最有意思的成果能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刊物上。”
一口地道的英式英语,印格致在介绍中国学者近年来在《自然》集团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情况时,他提到的关键词是“创新”。“从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所有的杂志来看,这几年,来自于中国学者的研究越来越有创新精神。”
“10年以前,当中国的科研开始走向国外著名期刊的时候,我们感到中国的学者更希望展示出,他们能赶得上西方的研究方向和水平。现在,中国学者有越来越多的自信,他们相信自己在世界范围之内也是最优秀的学者,他们开始追求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不再是跟热门、随大流。”
印格致认为,“中国科研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令人感到兴奋的阶段,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有成熟的科研体系,中国的学者不是只关心和中国相关的研究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去关心更加基础的话题,比如说自然的本源、宇宙、天文、生命的奥秘等。”
拒稿率高达80%以上
怎么才能在《自然》上发表论文
在《自然》集团的刊物上,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自然》的拒稿率高达90%以上,在《自然》上刊登的文章,比如一篇生物学的文章,我们希望一位物理学家也会对这项伟大的研究感兴趣;《自然·通讯》的拒稿率,也在80%以上。
印格致说,他平均每个月都要到三四所科研院校做一个名为“如何让自己的论文在《自然》和其子刊上发表?”的演讲。
“好的研究应该是你感兴趣的,让你每天早上醒来感到胸中有一团火一样的渴望。”
“如果你有了一个研究结果,开始写研究论文的时候,你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写出这篇论文,为什么其他研究者要对这篇论文感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
写完论文以后,恐怕您也务必对自己苛刻一点,要像“谢耳朵”(美剧《生活大爆炸》主角)一样贱贱地多问自己一句:“so what?(那又怎么样呢)”
你写完了,那又怎么样?读者凭什么买你账呢?“你要清楚地表达这个研究和从前的研究有什么不同,和别人的研究有什么不同,你的研究结果怎样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印格致曾经接受果壳网采访,谈到他曾经遇到被拒稿后,试图通过他的上司施压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他对那些总是抱怨本领域里所有的审稿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学者,他的建议是:换个领域吧,或者变成个更讨人喜欢的人。“所以我自认为是很curmudgeon(难以取悦)的。”
中国研究者发现一种标志物可判断H7N9病情严重程度
2013年春季,一种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首次冲击中国华东地区。2014年1月以来,H7N9禽流感不断发生,病毒引起人类严重的疾病,包括急性的甚至致命的呼吸衰竭,全国上下都为这种禽类带来的病毒感到紧张。
医护人员发现,对于不同的感染者,会呈现不同的预后(疾病发展情况)。究竟有没有一种标志物,可以用来判断H7N9禽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科研人员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II,是禽流感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临床作为患者重症化的预警指标,预测H7N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该论文通讯作者、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介绍,这项研究,课题组共收集了47例H7N9禽流感确诊患者的血浆。研究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调节肽——血浆血管紧张素II,与H7N9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高度相关,如果这一指标升高,H7N9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
李兰娟院士说,团队将继续密切关注H7N9等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及流行动向、发病机制、以人工肝为主的H7N9重症病例的支持治疗机制的研究、抗病毒药物耐药的研究及疫苗的临床试验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