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据:
心“累”加剧了猝死悲剧,25~40岁占三成
长期的“累”,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身心俱疲”,而其中极端的案例则是引发猝死,而猝死病例年轻化的说法,早已经见诸报端,虽然尚无官方的一个统计,但频繁发生的年轻人猝死正在敲响警钟。
猝死,一个听起来蛮恐怖的词,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昨天,来自杭州市急救中心的一组数据表明:2014年1月至10月,杭州市急救中心接送猝死的病人共50人,其中15人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占到了30%。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猝死病人都是通过120救护车送往医院的,所以实际的猝死病例肯定要超过50人。
记者还了解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做过一个统计,25岁-40岁年龄段的人因为心理疾病来就医的,每年都会以20%的速度在增长,而这种心理疾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累”。
而公开的报道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其中多数为中青年。“猝死”这个可怕的词汇已经和中青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猝死的原因虽然“不明不白”,但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室副主任医师欧阳侃说,根据临床经验,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系统和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出血等。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室主任黄世恩补充说,一方面是因为患者有基础疾病,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正确造成的。
熬夜、加班、酗酒、暴饮暴食、抑郁…………这些都让“身心俱累”,也是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而这也是对猝死年轻化的一个解释。
一定要看:
如何给“心”放个假,听听医生的建议
可以不要那么累吗?
采访中,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四个字“身不由己”。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累”的原因和程度也不同,专家给记者的建议是,不“累”不现实,但可以轻一点。比如一段时间工作太忙,身体感觉很累,没有力气、腰酸背痛,不妨选择一个自己适合的运动,或是去做做按摩,给身体放个假。但临床经验显示,相比较身体累而言,心累才是最可怕,而且“心累”会加剧“身累”。“压力大、胡思乱想,睡不着觉,容易让人改变生活习惯,比如抽烟、酗酒、熬夜等,种种不好的东西加在一起,只能越来越恶化。”
如何给“心”放个假?听听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办主任朱长江的建议——
首先,自我满足要多元化。不要把个人的成功与否捆绑在金钱、权力、地位上,应该寻找更多自我满足的地方。
“现在的年轻人,追求金钱、事业、家庭,有房有车,觉得自己吃点苦头,努力,就会得到这些东西,不惜用健康的身体来换取物质,真的是不可取,不‘划算’。”
其次,注意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累”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
最后,减轻了“累”,大家也应该增加一些关于“心律失常”方面的知识,因为它往往就是猝死悲剧发生的隐患。“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可以注意一下,包括喝酒、熬夜都学会控制。”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室主任黄世恩说。
另外,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也能有效预防猝死。通过体检,能及早发现身体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问题,及时治疗,才能降低猝死率。
身体异常信号,要特别引起重视
猝死前,患者是有一定预兆的,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或是觉得咽部哽咽,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和胸闷。
这些异常发生后的5分钟,被认为是抢救黄金时间。杭州急救中心城东急救站站长付卫林认为,有些急救常识,一般人掌握起来也很方便,关键的时候可以救命。他建议大家平时多学习心肺复苏术,即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特别是持续的、正确的心脏按压,有的时候能够让患者“起死回生”。“可以通过观看网上的视频,也可以向我们急救中心报名学习,我们定期都会组织类似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