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心情不好呀?”徐主任微笑着看着他。
“比如说做题目吧,一道题目如果有两种解法,那我一定要想出第三种才行。如果想不出第三种解法,老师也跟我说没有别的解法了,我还是控制不住要去想。不想出来,别的题目都没法做了,课也听不进去。烦死了。”小A苦恼地说。
从初中开始,他就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不论老师同学父母提出什么观点,哪怕他觉得有道理的,他也一定要“反一反”,提出一个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观点。大家觉得可能是他特别聪明,有当科学家的潜质,加上他成绩确实不错,大家也都认可了他的这种与众不同。
到了高二,学业加重,小A开始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哪里有时间每道题都想一个新思路出来啊。
到了高三,时间更紧张,压力更大,小A发现自己比以前还纠结,已经到了完全没法控制自己思维的地步,脑子里每天有两个小怪兽在打架。一个说,“你一定要想一个新思路出来,一定要想出来!”另一个说,“没有新思路啦,你快抓紧做下一题。别人都已经做完了!”他天天被自己折磨得十分苦恼,上课也听不进去,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变得烦躁不安,成绩直线下降。这次来看心理门诊,是他主动要求来的。
高中生看心理门诊
两成是强迫症
“小A实际上是病了,他得了强迫症。”徐主任说,“强迫症的表现通常分为两种,一种表现在行为上,比如反复洗手、反复锁门等等。一种是反映在意识上,比如小A强迫自己必须创新,过分追求与众不同、完美表现。他行为上没有异常,但想法有异常,这种意识上的强迫症相对隐蔽些。”
徐主任说,来看强迫症的学生并不少见,强迫症好发于青少年,初、高中生特别多。高中生看心理门诊,两成是强迫症。除了自身有强迫性格基础外,压力大往往是强迫症的一个诱因。
有个高中女生和小A一样,凡事都要穷思竭虑。比如临放学回家了,她坐在位子上就开始想,回家走哪条路好呢?路上如果碰到老师、同学该怎么打招呼?如果扭了脚该怎么办?如果公交车不来该怎么办?她会一直想下去,没想好就没法动。别的同学都走完了,她有时还坐在位子上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