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郭阿姨是一位退休教授,家住浙大玉泉校区附近。
她经常接到邀请函或电话,请她去听所谓的科普讲座。讲座前主办方先给大家免费体检,讲座后拿出保健产品,她跟很多老年人马上掏钱购买,少则两三千,多则上万。
入秋这两三个月,郭阿姨已经花掉了一万六千多元。而以往买的保健品根本来不及吃完,有些已经过期了。这几天,她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各种保健品包围”了,于是开始反思,觉得自己白吃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很后悔,希望其他的老年朋友不要再这样了。
这则报道见报后,持续引发热议。很多读者看到后都深有感触,也一起分享了亲身经历和独到见解。老年人买保健品,还真不是个简单事。
为买保健品,他们把一套住房卖了
孝顺媳妇:我有一对“疯狂”公婆
用小薇的话来说,她的公公、婆婆“可能是全杭州买保健品老人中,最疯狂的一对”。
两个老人,都是72岁,工厂退休,每个月退休金加起来6000多元,除了吃穿(也是省吃俭用)外,所有的退休金都买了保健品。随着保健品越买越贵,越买越多,原先勉强可以支撑的退休金也不够用了,后来连以往一些积蓄,也差不多用光了。小薇说,她测算了一下,二老过去五六年间,差不多花了30多万元!
“终于,有一天他们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把市中心一套住房卖了,160多万,怕到儿子家住,买保健品的事谈不到一起,就租了一套房子住。”小薇说,自己有三四套房子,在经济上根本不用啃老,不在乎老人卖住房,但他们太疯狂了,说要是生病了,这些钱也没用的,还不如都投资到身心健康上来。
他们说的“身心健康”,一是用保健品保养身体,二是隔三差五去听讲座。他们已经是许多公司的资深会员了,到处游山玩水,还有些讲座邀请他们当嘉宾,坐到台上去。
小薇说,她跟老人讲,可以帮他们订飞机票、高铁票,报个老年团出去玩,满世界玩都没问题。但老人回了她一句,“当了一辈子工人,没想到,到70岁了还经常会有上台演讲的待遇,台下一两百个人,还有教授级的人,都昂着头认真听,鸦雀无声,你们能给吗?”
小薇说,两个老人最高纪录,早晨从6点开始,一天听了5场讲座,当了2场嘉宾,做了3次演讲。前一天晚上还专门过来,把演讲稿拿给她看看,写了3份稿子,都不一样,好词都用得差不多了,说你要真心孝顺,就帮忙再润色一下。
他们的销售模式,不佩服不行
学医的女儿:我为什么放弃劝阻父母买保健品
魏女士的父母,74岁,“七年保龄”(子女们用了这个词,用来表示老人购买保健品的时间)。
魏女士说,她是医学院药品专业毕业,在医院、制药厂都做过。“按道理,父母即便去买保健品也会很理性,但那些卖保健品的人真当厉害,不佩服不行。”
起初,父母买了杂七杂八的保健品后,有些价格不高的,就给女儿看看成分、批号什么的,要是自己觉得太贵的,一般都是藏着吃。“人老了,在买保健品这个事情上倒像个孩子,很可爱的。”
魏女士笑着说,她先是顺着老人,保证这些保健品安全的情况下,也在观察这种靠开讲座、带人旅游的销售模式。
“刚开始是氨基酸什么的,成分上讲是常规的营养品,但药店里一般看不到的,后来买着买着就乱了,比如一种主要成分是大豆提取物的东西,取个很时髦的名字,就是高档保健品,这种成分的确对更年期女性有调节作用,但是妈妈吃,爸爸也跟着一起吃,乱买不说,还乱吃。”
这个时候,魏女士就跟他们讲药物成分,它是怎样作用于人体的某种机理。“没想到,他们经常去听课,医学院讲的那些专业术语,他们竟然都听得懂,还没讲完,父母便接着话题,往下讲,头头是道啊!”
魏女士佩服销售保健品的地方不止这一点。还有他们对客户信息的掌控和随机应变。
“等他们晓得,手上这两个客户(魏女士的父母)家里有个学医的女儿后,马上改变策略,卖一些常规的、有批号的营养品之外,把主要营利点放到了附属产品上,那些产品都是超出医学范畴之外的。”
魏女士说,他们对父母讲,你们的身体,前面有了保健品作铺垫,现在已经进入到用日常食品来补给的良好状态了——
油,除了炒菜外,还要每天空腹喝5毫升;米,吃云南长寿村运过来的红米,甚至做零食的饼干,也是特制的。
这些东西,价格都比普通的贵三到五倍。
再后来,父亲就整箱整箱地搬酒过来。一会是蛇胆,一会是蓝莓(反正是动植物制作出来的),交替喝,每箱都要一两千,不会喝酒的母亲,也每天喝二两。
再后来,营销“喝水”。先是水龙头上的净水龙头,3000块钱一个,销售人员说无论水管里是什么水,只要从他们的净水龙头流出来的水质,比环保要求苛刻的哪里哪里都要好很多。当然,要想再提升一个层次,龙头还要配一个水杯,这个水杯底部是有锌离子的,龙头和水杯加起来用,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水。
这还不算,床上用品也有讲究。床单是纳米做的,千把块一条,最贵的是大豆纤维做的被子,一万块,说是盖上去,保暖之外还保健康。
“说真的,看到他们钻到大豆纤维被子后那种安全感与满足感,我们想一想,哪怕是骗人的,作为子女也不好多说了,反正有这个条件,就让他们去折腾吧!”魏女士说,她现在也基本放弃了,要是再管起来,推销保健品的可能还会换招数。
是谁把我推上买保健品之路?
退休女教师:是社会、子女和卖家的合力
昨天,还有个叫“湖面”的网友通过微信(保健品工作人员教会她用微信)跟我们说,她也是退休教师,75岁,也经常去听讲座、买保健品,她正在写一个东西,叫《是谁把我推上买保健品之路》。
“湖面”认为,主要有三股力量促使自己买保健品,以下是她的自述——
第一是社会,我去逛商场,以前百货大楼里,都有老年人专柜什么的,现在都是年轻人的天下,连买个衣服都不大容易找,商场里的娱乐项目,也都是年轻人的。人到七十多岁了,连广场舞都抢不到地盘了。还有一些孤寡老人,确实很寂寞,没办法,这些保健品讲座就有空子钻了,发邀请函,打电话叫我们过去,自然就过去了。
第二是子女。他们工作很忙,有孩子要管,我们老了,要想办法爱惜自己身体,生病了去医院,他们都操心操劳,很费神的,我们不给他们添麻烦,就是为他们好。那些保健品里,还是有些养分的,至少不会吃死人,这些年吃下来,身体都还稳定的,心理也有暗示作用,每天精气神很足,兴致勃勃去听讲座,他们说是说一些闲话,但不妨碍他们去做事情,各管各的,这就好了。
第三是卖家。这是最主要的,这些卖家啊,真当是好。他们是从河南、安徽、山西,以及浙江的一些县城过来,一个个热情得不得了,真正是做服务的。他们带你去旅游度假,安排很细,比如做过教师的,安排在一个组,七八个人,农家乐里凑在一起,无话不谈,教出的一个好学生,能谈半天,一个差学生怎么混得很好的,又谈半天。做过企业的安排在一起,他们也谈自己厂里的事,话题都很投机。
路上看到哪个老人脚走得痛了,就赶紧扶住,还会背着走一段,晚上再端着热水到房间里,蹲下去帮老人洗脚,掐准泡脚时间,再慢慢做足底按摩,让血液循环到最佳状态,第二天走路就会好很多。